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聖米的意思、聖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聖米的解釋

古代對荒年可以療饑活命的糧食的敬稱。常指野生稻米。《新唐書·杜悰傳》:“時方旱,道路流亡藉藉,民至漉漕渠遺米自給,呼為‘聖米’。”《新唐書·五行志二》:“﹝ 大中 ﹞六年夏, 淮南 饑, 海陵 、 高郵 民於官河中漉得異米,號聖米。”《宋史·真宗紀三》:“己亥, 泰州 言, 海陵 草中生聖米,可濟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聖米"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現結合權威典籍釋義如下:

一、宗教祭祀用品 《漢語大詞典》記載"聖米"指道教齋醮儀式中供奉神靈的米粒。道教典籍《雲笈七籤》卷三十七提及:"設聖米香案,以通真達靈",表明其作為宗教法物承載信仰功能。

二、薏苡仁别稱 《本草綱目》谷部"薏苡"條明确記載:"薏苡仁,别稱聖米、回回米"。李時珍釋名:"其種出自交趾,子實瑩白如米,故有聖米之稱"。該名稱源自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對薏苡的藥用崇拜。

清代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補充記載:"黔滇呼為聖米,療疾尤效",印證該别稱在西南地區的民間流傳。需注意現代規範藥材名稱已統一為"薏苡仁","聖米"現多存于古籍及地方俗語中。

網絡擴展解釋

“聖米”是古代漢語中對特殊糧食的敬稱,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1. 基本定義
    “聖米”指荒年時期可充饑活命的糧食,尤其指野生稻米或自然環境中意外獲取的谷物。該詞帶有強烈的敬稱色彩,反映了古人對救命糧食的珍視。

  2. 曆史背景與文獻記載
    據《新唐書》記載,唐代大中年間旱災時,民衆從漕渠中撈出遺留的米粒充饑,稱之為“聖米”(如《杜悰傳》與《五行志二》均有提及)。這類記載多與自然災害導緻糧食短缺的社會背景相關。

  3. 字義解析

  1. 現代延伸用法
    當代偶見用于地名或機構名(如巴西的“聖米蓋爾多斯坎波斯鎮”、加拿大的“聖米歇爾醫院”),但此類用法與原始詞義無直接關聯,僅為名稱借用。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饑荒應對措施或野生稻米分布,可查閱《新唐書》相關章節或農業史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隘狹百栱敗沮本等表報必然與自由萆薢不可造次補諡慘戚獑胡産具産莳揣拟鹑野祠禱倒挂金鐘刀麻兒登樓低氣壓煩惱魔蜚英烽橹諷興拐棒子廣嗣國色天姿海鶴合順訇咚紅藤烘箱摦大滑跤金相寄紙鐍鑰龛牖老草龍位橹子買東買西蠻判官猛子農人判例諐諐栖景起經請谒欽心窮發散叛聖私神識詩傑鎖甲蘇塗頭天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