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鎖和鑰匙。喻關鎖。 唐 李峤 《攀龍台碑》:“若乃提六合之樞紐,扣二儀之鐍鑰,日月既出,方利見於通三;風雲未和,尚勞謙於初九。” 明 唐順之 《<江陰新志>序》:“譬如辛苦起家之人,斥絶耳目之玩,而畢力於家人生事之間,一錢粟之盈縮,一臧獲之奸良,與夫鐍鑰閭戶之守,雖其錙銖隱賾,而聰明智算舉無遺者。”
“鐍鑰”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較少使用,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需注意與“錧鑰”(guǎn yào,意為“管鑰”)區分,二者字形相近但音義不同()。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及古代文獻原文。
鐍鑰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金屬(金)部首和鑰匙(鑰)部首構成,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和十五個筆畫。
鐍鑰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使用金屬制成的鑰匙來開啟鎖具。因此,鐍鑰表示具有開啟、解鎖之意。
在繁體中文中,鐍鑰的寫法為「鐍鈅」。
在古代,鐍鑰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時候的鐍鑰寫作「鑲鈅」。
1. 他小心地插入鐍鑰,打開了包裹中的箱子。
2. 鐍鑰失蹤了,他無法進入自己的房間。
鐍鑰可以與其他字詞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
1. 鐍鑰匠:指制作鑰匙的工匠。
2. 鐍鑰密碼:指使用鑰匙進行解鎖的密碼。
鐍鑰的近義詞是「鑰匙」,表示同樣的意思,即鑰匙。反義詞是「鎖」,表示與鑰匙相對應的鎖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