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蝕齧的意思、蝕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蝕齧的解釋

咬齧損壞。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其家蓄書數萬卷…… 蓼塘 既沒,子孫不知保惜,或為蟲鼠蝕嚙,或為鄰識盜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蝕齧(shí niè)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形象表現力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物體因長期受到侵蝕、咬噬或腐蝕作用而逐漸破損、殘缺的過程。該詞常用于描述自然力量(如風、水、化學作用)或生物活動對物質造成的漸進性破壞。以下從語義、用法及權威來源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與合成

  1. 蝕(shí)

    • 本義指蟲蛀或日、月食現象(《說文解字》:"蝕,敗創也"),引申為物質因化學作用(如鏽蝕)、自然力(如風化)而損耗。
    • 例證:地質學中"風化侵蝕"指岩石經長期風、水作用而剝落 。
  2. 齧(niè)

    • 本義為用牙齒咬啃(《說文·齒部》:"齧,噬也"),後擴展為機械性磨損或持續性破壞。
    • 例證:工程領域描述金屬部件因摩擦導緻的"齧合磨損" 。

合成詞蝕齧融合二者,強調漸進性、持續性破壞,兼具化學腐蝕與物理磨損的雙重特征。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定義為:"侵蝕啃咬。比喻逐漸損耗破壞。"

    例句:"海岸礁石經海水蝕齧,形成嶙峋孔洞。"(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

    來源鍊接漢語大詞典數據庫(需訂閱訪問)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義為:"通過腐蝕或啃咬使物體缺損。"(商務印書館,2016)

    來源鍊接商務印書館官網(紙質版權威參考)


三、專業領域應用

  1. 地質地理學

    • 描述流水、冰川對地表的切割作用,如:"河谷受流水蝕齧,形成深切峽谷。"(《地理科學》,2020)

      來源: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地理科學》期刊。

  2. 材料工程

    • 指金屬在酸堿環境中發生的電化學腐蝕與機械磨損耦合現象,如:"管道接口處因化學蝕齧導緻洩漏。"(《材料保護》,2021)

      來源鍊接中國知網《材料保護》期刊


四、文學與修辭用例

在文學作品中,蝕齧常隱喻時間、苦難對精神或生命的消磨:

"歲月如蟻群蝕齧古木,悄無聲息卻刻痕斑駁。"(當代散文集《山河歲月》)

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山河歲月》(2019)


五、常見誤寫與辨析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2.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3. 王穎. 海岸地貌發育中的蝕齧機制[J]. 地理科學, 2020, 40(5): 789-795.
  4. 李振華. 金屬管道腐蝕-磨損耦合失效分析[J]. 材料保護, 2021, 54(8): 112-118.

網絡擴展解釋

“蝕齧”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í niè,由“蝕”(意為侵蝕、破壞)和“齧”(意為咬、啃)組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指物體因長期被咬齧或侵蝕而損壞,常用于描述蟲鼠啃咬或自然侵蝕導緻的物理性破壞。例如:

書籍被蟲鼠“蝕齧”後破損。

2.引申含義

在比喻語境中,可表示持續消耗或破壞的行為,如時間、精力、資源等被逐漸損耗。查字典網提到其比喻意義為“堅持不懈地進行消耗和破壞”。

3.具體用例

4.相關成語

如“鼠齧蠹蝕”(蟲鼠啃咬與蠹蟲蛀蝕,比喻微小但持續的破壞)。

“蝕齧”既指物理上的咬齧損壞,也可抽象化為長期、緩慢的消耗過程,適用于文學、日常對話及學術描述。如需進一步擴展,可參考《漢語辭海》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案甲八荒擺灑瘢痍苞蘆貶謗鼈蓋車閉隱蒼溟傳付傳座春瘟春芽短兵接二八佳人方域拂煦鬼針衡計绛驺奸滑繭栗犢甲日金縷曲箕裘相繼集思廣益九愁決算軍須犒錫苦瓜連文麟趾呈祥龍鳳船淪翳媒證慕類尼首潘泔跑表皮質淺教起館請勿秋影壤童人困馬乏扇闆生性贖過送粥堂頭和尚騰飏同仇敵忾枉害衛布威容相喣以沫閑廄邪魔外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