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传·哀公元年》:“﹝ 伍员 ﹞退而告人曰:‘ 越 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 吴 其为沼乎!’”后以“生聚教训”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梁书·贺琛传》:“今北边稽服,戈甲解息,政是生聚教训之时,而天下户口减落,诚当今之急务。” 唐 权德舆 《岐国公杜公淮南遗爱碑铭序》:“惟公镇定一方,心平德和,言仁必及人,言智必及事,生聚教训,勤身急病。”
“生聚教训”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基本释义
该成语指通过繁殖人口、聚积物力(“生聚”)与教育训练、励精图治(“教训”),使军民同心协力、积蓄力量,最终实现振兴并雪耻的目标。
历史出处
出自《左传·哀公元年》,记载越王勾践被吴国击败后,采纳谋臣文种“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略,历经二十年艰苦奋斗,最终灭吴复国。原文为:“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延伸背景
成语与“卧薪尝胆”典故密切相关,常被用来形容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精神。例如唐代权德舆曾用此词描述治国者勤勉安民、整军备战的举措。
用法与结构
文化意义
该成语不仅反映古代治国策略,更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常用于激励集体或国家在逆境中团结奋进。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事件或例句,可参考《左传》原文或权威成语词典。
「生聚教訓」這個詞指的是通過生活中的經驗和教訓來改變和提升自己。這個詞由三個字組成,分別是「生」、「聚」和「教訓」。
「生」的部首是「生」,筆畫數量為五筆。它的意思是指生物或生命的起源。
「聚」的部首是「耳」,筆畫數量為六筆。它的意思是指集合或聚集眾多的人或物。
「教訓」的部首是「攵」,筆畫數量為四筆。它的意思是指通過反思和經驗獲得的教育和教訓。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族文化。在古時候,人們通過生活中的經歷和教訓來不斷提升自我,並將這些經驗傳遞下來,以幫助後代人成長。
在繁體字中,「生聚教訓」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生聚教訓」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因為現代中文使用簡體字為主,所以我們通常使用簡體字來書寫這個詞。
這個詞可以用來組成其他詞語,例如「生活」、「聚會」和「教育」等。
「生聚教訓」的近義詞有「經驗教訓」、「悟道」和「體悟」等。
「生聚教訓」的反義詞可以是「無經驗」、「無教訓」或「當頭一棒」等。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從生聚教訓中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