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帳幕。屋,“ 幄 ”的古字。《墨子·節葬下》:“又必多為屋幕、鼎鼓、幾梴、壺濫。” 孫诒讓 間诂:“ 吳 鈔本作‘幄幙’。按屋,《非攻中》篇亦作‘幄’,幄俗字,古止作‘屋’。”
“屋幕”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以下解釋:
“屋幕”指帳幕,即古代用于遮蔽的帷幕或帳篷。其中“屋”是“幄”的古字(“幄”指小帳),二者在古文獻中常通用。例如《墨子·節葬下》記載:“又必多為屋幕、鼎鼓、幾梴、壺濫”,此處“屋幕”指喪葬儀式中使用的帳幕。
字義演變
“屋”在古漢語中除指房屋外,還可表示覆蓋物或帳幕。例如《淮南子》提到“十圍之木,持千鈞之屋”,此處“屋”即指支撐覆蓋物的結構。
與其他詞彙的關聯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将“屋幕”解釋為家庭門窗、簾幕等,此說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對字面義的誤讀。根據《墨子》《淮南子》等文獻,“屋幕”的原始含義應特指帳幕,而非普通家居裝飾。
“屋幕”屬于古漢語中的特定術語,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墨子》及相關訓诂學資料(參考、3、8)。
《屋幕》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屋頂上的遮蓋物,可以保護屋内免受外部環境的幹擾。
《屋幕》這個詞由“屍”字旁的“屋”部和“幕”字組成。
“屋”字由屍部和至字組成,“屍”是屋檐的意思,“至”是至高至大之意,表示屋檐下的屋子。
“幕”字由巾字旁和木字旁組成,巾字旁表示布簾,木字旁表示樹木或木制物品,表示遮擋的布簾。
《屋幕》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伐木》這篇古代文獻,用來形容屋頂上懸挂的帷幕。
《屋幕》在繁體字中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屋幕的“幕”字寫作“幙”。這是因為古代人們用禁字避忌,把“幕”改為“幙”。
1. 屋幕上的紅燈籠照亮了整個院子。
2. 風雨過後,屋頂的屋幕被吹得沾滿了泥水。
組詞:
屋頂、屋檐、屋脊、幕布、幕簾、幕牆
近義詞:
帷幕、簾幕、窗簾、帷幔
反義詞:
露天、無遮蓋、開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