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谷帛的意思、谷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谷帛的解釋

谷物與布帛。亦泛指衣食一類生活資料。《列子·天瑞》:“夫金玉珍寳,穀帛財貨,人之所聚,豈天之所與?”《後漢書·龐參傳》:“今復募發百姓,調取穀帛。” 唐 元稹 《茅舍》詩:“號呼憐穀帛,奔走伐桑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谷帛是漢語複合詞,由“谷”與“帛”組合而成,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詞源與基本釋義

    “谷”本指糧食作物總稱,如稻、黍、稷等;“帛”為絲織品的統稱,古代用作衣料或貴重交換物。兩者結合後,“谷帛”泛指糧食與布匹,代指維持生計的基礎物資。《漢語大詞典》定義其為“谷物和布帛,泛指衣食等生活資料”。

  2. 曆史與經濟内涵

    古代社會以農耕經濟為主,谷帛既是生存必需品,也曾作為貨币替代品流通。據《中國曆史大辭典》記載,漢代“租調制”即以谷帛為賦稅形式,體現了其經濟價值。

  3. 文獻例證

    《漢書·食貨志》提到“谷帛貿遷,以濟民用”,強調其在物資流通中的作用;《後漢書》則用“谷帛豐衍”形容社會富足。

  4. 權威參考來源

    釋義綜合引證自《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國曆史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編)及《漢書》《後漢書》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

“谷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指谷物與布帛,二者在古代是重要的生活物資,因此常泛指衣食等基本生活資料。例如《後漢書》中提到“調取穀帛”,即指征收糧食和布匹用于民生或賦稅。

  2. 引申含義
    隨着語言發展,“谷帛”不僅指具體物資,還可象征經濟基礎或社會財富。如唐代元稹詩中“號呼憐穀帛”,既反映百姓為生存奔波,也暗含對社會資源分配的批判。


二、出處與引證


三、例句與用法

  1. 曆史文獻
    “楚州郡谷帛殷阜,家給人足”描述當地物産豐富、百姓富足(出自)。
  2. 詩詞引用
    元稹《茅舍》詩“奔走伐桑柘”與“谷帛”呼應,展現農耕社會中桑柘(養蠶織布原料)與谷物生産的緊密關聯。

四、綜合釋義

“谷帛”一詞濃縮了古代農耕社會的經濟結構,既指代具體的糧食與紡織品,也象征維系社會運轉的基礎物資。其在不同語境中可具體可抽象,是研究古代經濟、文化的重要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百匿闆幹包攬北唐兵來将敵,水來土堰不爽累黍摻假車汲宸題重光累洽丑顇檮演醇酽醇源丹池倒抹大長秋錠劑訂謬鬥鬨賦鵩人敷珍幹舞高館給口葛天氏寒霰何取鴻羲華薦角鯉警覺浄君頸飾積實芰制開荒劍朗晏栗喇六路荦荦大端綿軟米面迷識女科頻段青青氣壓表曲縣山郵舍近謀遠十六進制十字路口頌言銅貝玩好晚戀溫香渠無庸置疑協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