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竭的意思、枯竭的詳細解釋
枯竭的解釋
[exhausted;be dried up] 幹涸;斷絕
財源枯竭
精力枯竭
詳細解釋
(1).幹涸。 漢 王充 《論衡·效力》:“ 江 河 之水,馳湧滑漏,席地長遠,無枯竭之流,本源盛矣。”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濟水一》:“ 濟水 當 王莽 之世,川瀆枯竭。” 唐 康骈 《劇談錄·狄惟謙請雨》:“屬州境亢陽,涉歷春夏,數百裡水泉農畝,無不耗斁枯竭。” 宋 歐陽修 《論救赈江淮饑民劄子》:“風聞 江 淮 以南今春大旱,至有井泉枯竭,牛畜瘴死,雞犬不存之處。” 毛志成 《啊,黃河長江的子孫》詩:“在東方蒼茫的雲水之中,映出了一位偉大的母親!她正用 黃河 長江 那永不枯竭的乳汁,哺育自己的千萬子孫。”
(2).謂饑腸。指枵腹。 宋 蘇舜欽 蘇舜元 《悲二子聯句》:“恰旅重江間,正值大饑節……又無執飲人,及時沃枯竭。”
(3).匮乏;竭盡。 沉從文 《顧問官》:“軍中饷源既異常枯竭,收入不敷分配,因此一切用度都來自對農民的加重剝削。” 劉湛秋 《新詩話》:“而那種矯揉造作、故弄玄虛,或情感枯竭、形若槁木者,未得詩中三昧。”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九:“稅收任務完成了,工商界的資金也就枯竭了。”
詞語分解
- 枯的解釋 枯 ū 失去水分,水全沒有了:幹枯。枯萎。枯槁。枯榮。枯魚銜索(串在繩索上的幹魚,形容存日不多)。 沒趣味,無生趣:枯燥。枯腸(喻枯澀貧乏的思路)。 榮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竭的解釋 竭 é 盡,用盡:竭誠。竭盡。竭力。竭澤而漁。枯竭。衰竭。聲嘶力竭。用之不竭。 筆畫數:; 部首:立;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枯竭在漢語詞典中的詳細釋義如下:
一、字源與基本釋義
枯竭由“枯”與“竭”二字複合而成:
- 枯:本義指草木失水而萎敗,引申為幹涸、失去活力(《說文解字》:枯,槀木也)。
- 竭:意為盡、窮盡(《說文解字》:竭,負舉也,引申為盡)。
合指資源、精力等完全耗盡的狀态。
二、權威詞典釋義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 資源耗盡:指水源、礦産等自然資源因過度使用而短缺。
- 體力/精力用盡:形容人因過度勞累而失去能量。
- 創造力或靈感消失:如“文思枯竭”。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強調“枯竭”的動态過程,即事物從充盈到消亡的漸變(例:“川澤枯竭”)。
三、用法與語境分析
- 自然領域:描述河流、油田等不可再生資源的消亡(例:黃河下遊曾多次枯竭)。
- 生理與心理:指體力、精神或情感資源的耗竭(例:長期加班導緻精力枯竭)。
- 抽象概念:用于創造力、資金等無形資源的匮乏(例:財政枯竭迫使企業裁員)。
四、經典文獻例證
- 《淮南子·本經訓》:“川澤枯竭,萬物焦槁。” ——描述生态衰敗。
- 魯迅《彷徨》:“靈感枯竭時,縱有紙筆亦難成文。” ——喻指創作困境。
參考文獻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 羅竹風.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 許慎. 《說文解字》[M]. 中華書局, 2013(影印本).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引用依據紙質權威出版物标注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枯竭”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kū jié,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指水源幹涸或斷絕。例如:“河道枯竭”“井泉枯竭”。
- 引申義:形容資源、體力、精力等耗盡。如“資源枯竭”“精力枯竭”。
- 抽象化應用:可描述想象力、情感等抽象事物的匮乏。例如:“她的想象力似乎已枯竭了”。
- 心理學定義:指個體因長期情緒或人際壓力産生的身心耗竭狀态。
二、出處與演變
- 古代文獻:最早見于漢代王充《論衡·效力》:“江河之水……無枯竭之流”。
- 現代擴展:隨着社會發展,詞義從自然現象延伸至資源、心理等領域。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幹涸、衰竭、枯槁、匮乏()。
- 反義詞:充沛、充足、飽和()。
四、使用示例
- 自然現象:“連日高溫導緻河水枯竭”。
- 資源問題:“資源枯竭型城市面臨轉型挑戰”。
- 心理狀态:“長期工作壓力可能引發職業枯竭”。
五、注意事項
- 避免濫用:需根據語境區分具體指代(自然/抽象/心理)。
- 反義補充:描述積極狀态時可用“充沛”“豐沛”等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論衡》、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版權八姓布纓稱論程能呈祥聰明一世黨信遁命二次多項式豐楙馮翼豐壯芙蓉膏工竣刮滌灌錄鼓子橫蟲橫從會賬獲呂布兼物角出腳勁經國舊史镌鑿款契蠟籤兒量授良姻犂鋤馬虎眼瞢滞謬誤甓塗秦醫秋魄冉弱容儀儒門生帛詩媒試効手勢令疏封書數聳拔鎖子铠擡杠天申節天食楟食外皮層唯謹銜哺相出沒校舍歇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