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鈎求的意思、鈎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鈎求的解釋

亦作“鈎求”。搜索尋求。《後漢書·桓帝紀》:“又詔被水死流失屍骸者,令郡縣鉤求收葬。”《南史·蕭範傳》:“於 松門 過風,柩沉于水,鈎求得之。” 章炳麟 《五朝法律索隱》:“其篇籍雖放失,因事鉤求,猶可得其放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鈎求”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鈎稽探求”,指通過深入查考、細緻分析以探明事物本質或真相。該詞多見于古典文獻及學術語境,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

從構詞法分析,“鈎”本義指彎曲的金屬工具,引申為“鈎取、探究”,如《說文解字》釋“鈎,曲也”;“求”則為“尋求、探索”之義,《爾雅·釋言》載“求,索也”。二字結合後形成遞進式動賓結構,強調在探索過程中需綜合運用鈎沉索隱的考據方法與系統求證的研究态度。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鈎求”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學術研究或案件審理場景,例如:“凡考據之學,必鈎求故實,參互證驗”,體現出該詞隱含的嚴謹性與系統性特征。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也将其歸類為“考據類術語”。

網絡擴展解釋

“鈎求”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ōu qiú,其核心含義是“搜索尋求”,多用于描述深入探查或細緻追尋的行為。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詞義
    指通過細緻或強制性的手段進行搜索、探求,強調對目标事物的深入追尋。
    例:古籍中多用于描述官府搜尋屍骸、文獻等場景()。

  2. 詞性
    動詞,常見于文言或正式語境,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二、結構與用法


三、古籍例證

  1. 《後漢書·桓帝紀》
    “令郡縣鉤求收葬” —— 指官府下令搜尋因水災流失的屍骸并安葬()。
  2. 《南史·蕭範傳》
    “柩沉于水,鈎求得之” —— 描述從水中打撈沉棺的過程()。

四、現代應用

該詞現多見于學術研究或考據領域,例如:


來源說明

以上釋義綜合參考《漢典》、《後漢書》注引等權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寶绶暴慝扁豆褊量才難蒼莽成千上萬楚館次宴錯綜風駟風通道會覆亡無日福用羹饘跪靈回返徽弦溷器豁落簡查賤姿靜密酒曲君子鄉恺獻留空陋易率遵美貌枚數名公黾勉磨棱刓角木稷能子漂母飧潑撒迫守輕拂齊奴物麴蘖嚅動三楚三牲聲名烜赫沈詩任筆師子吼肅睦條系唾絨王化完守汙七八糟娴靜下門現行法消任夏宗心蕩神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