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it for a decision] 遵命等候
聽候決定
注意等候。多用于官府或上級的決定。 宋 蘇轼 《論積欠六事并乞檢會應诏所論四事一處行下狀》:“其於理合放而於條未有明文者,即且令本州權住催理,聽候指揮。” 元 關漢卿 《四春園》第二折:“他是原告,不必問他,着他隨衙聽候。” 明 唐順之 《請遊兵疏》:“近該兵部題覆 山西 巡撫之奏,特留此一枝兵,聽候海上消息。”《紅樓夢》第一○五回:“且請衆位府上親友各散,獨留本宅的人聽候。” 孫厥 《新兒女英雄續傳》第二二章:“把一個團的全部人槍,‘拉’到 大清河 邊的 茫茫口 ,聽候上級的命令。”
“聽候”是一個漢語動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具有以下特點:
基本含義
指恭敬地等候上級或官方的決定,常見于正式場合或上下級關系中。例如“聽候調遣”“聽候處理”,體現對指令的服從性。
詳細說明
使用注意
該詞帶有被動色彩,主語通常為被安排的一方。例如《儒林外史》中“聽候調遣”,現代例句“聽候上級命令”,均體現對指令的遵從。
若需更多古文例證或具體語境分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數據庫。
“聽候”是一個漢語詞彙,組成了“聽”和“候”兩個字。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其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聽候”意為接受或等待命令、指示,表示服從、依從他人的安排或指揮。
“聽”字的部首是耳字旁,總計8畫;“候”字的部首是亻字旁,總計10畫。
“聽候”這個詞的來源并不十分明确,但“聽”表示傾聽,聽從指示的意思,“候”表示等待的意思。
在繁體中,“聽”保持不變,而“候”字在繁體中寫作 “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會有一些差異。在繁體中,“聽”并沒有明确的古代寫法變動,而“候”字在古代又有兩種寫法:“侯”和“後”。這兩種寫法在《說文解字》中都有出現,但“後”字的使用更加普遍。
1. 請你聽候我的指示,按照我的安排行事。
2. 他臨危受命,聽候調遣。
3. 作為團隊的一員,我們需要聽候領導的指揮。
組詞:等候、候補、候選、耐心聽候
近義詞:聽從、依從、服從、待命
反義詞:不聽、不順從、不服從、反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