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候的意思、聽候的詳細解釋
聽候的解釋
[wait for a decision] 遵命等候
聽候決定
詳細解釋
注意等候。多用于官府或上級的決定。 宋 蘇轼 《論積欠六事并乞檢會應诏所論四事一處行下狀》:“其於理合放而於條未有明文者,即且令本州權住催理,聽候指揮。” 元 關漢卿 《四春園》第二折:“他是原告,不必問他,着他隨衙聽候。” 明 唐順之 《請遊兵疏》:“近該兵部題覆 山西 巡撫之奏,特留此一枝兵,聽候海上消息。”《紅樓夢》第一○五回:“且請衆位府上親友各散,獨留本宅的人聽候。” 孫厥 《新兒女英雄續傳》第二二章:“把一個團的全部人槍,‘拉’到 大清河 邊的 茫茫口 ,聽候上級的命令。”
詞語分解
- 聽的解釋 聽 (聽) ī 用耳朵接受聲音:聽力。聽寫。聽覺。聆聽。洗耳恭聽。 順從,接受别人的意見:言聽計從。 任憑,隨:聽任(坣 )。聽憑。聽之任之。 治理;判斷:聽訟(審理案件)。聽政。 量詞,指馬口鐵密封
- 候的解釋 候 ò 等待:等候。候車室。候選人。守候。候補。候場。候審。候診。 看望,問好:伺候。問候。 時節:時候。氣候。候鳥。候蟲。 事物在變化中的情狀:火候兒。症候。 古代把五天稱為“一候”,現氣象學上仍沿
專業解析
“聽候”是一個漢語動詞,其核心含義是安靜地、順從地等待(上級或對方的)吩咐、指示或決定。它強調的是一種被動等待的狀态,通常帶有服從、遵從的意味。
以下是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進行的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 等候(吩咐、指示、決定)。 指處于待命狀态,不主動行動,而是等待來自權威方、上級或相關方的進一步指令或結果。
- 示例: “士兵們都在營房裡聽候命令。” / “面試結束後,他回家聽候通知。”
-
字義解析:
- 聽: 本義是用耳朵接受聲音,引申為接受、服從、任憑。在這裡強調的是“接受”即将到來的指示或決定。
- 候: 指等待候、伺候。在這裡強調的是“等待”的狀态。
- 因此,“聽候”二字結合,形象地描繪出一種“(恭敬或順從地)等待着并準備接受(指令)”的狀态。
-
用法與語境:
- 常用于正式、公務或上下級關系中。 如軍隊、職場(等待上級安排或通知)、司法程式(等待判決或傳喚)、辦事流程(等待審批結果)等場景。
- 隱含被動性和服從性。 使用“聽候”時,主體通常處于相對被動的位置,其下一步行動取決于他人的決定或命令。
- 常與表示指令、決定的名詞搭配。 如“聽候命令”、“聽候指示”、“聽候調遣”、“聽候吩咐”、“聽候發落”、“聽候處理”、“聽候通知”、“聽候佳音”等。
-
近義詞辨析:
- 等候: 意義最接近,指一般的等待,但“聽候”更強調等待的是指令、決定,且帶有更強的服從意味。
- 靜候: 強調安靜、耐心地等待,多用于期待好消息(如“靜候佳音”),而“聽候”則更中性,等待的内容可以是任何指令或結果。
- 待命: 特指等待命令,隨時準備行動,與“聽候命令”意思非常接近,但“待命”本身不包含“聽”的服從感,更側重“準備行動”的狀态。
權威來源參考: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對“聽候”的釋義為“等候(上級的決定)”。這是中國最具權威性的現代漢語詞典之一,其釋義簡潔準确,點明了核心含義是“等候”且對象通常是“上級的決定”。 (作為标準辭書,其線上版本通常需訂閱或購買,故不提供具體鍊接,但該詞典是學界和公衆公認的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聽候”是一個漢語動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具有以下特點:
-
基本含義
指恭敬地等候上級或官方的決定,常見于正式場合或上下級關系中。例如“聽候調遣”“聽候處理”,體現對指令的服從性。
-
詳細說明
- 詞性結構:并列式合成詞(聽+候),強調“等候并遵從”。
- 曆史用例:
宋代蘇轼在奏折中提及“聽候指揮”,元代關漢卿的《四春園》中有“隨衙聽候”的表述,均體現古代官府文書的正式性。
- 現代場景:多用于軍事指令(如“聽候調遣”)、職場安排(如“聽候分配”)或法律程式(如“聽候判決”)。
-
使用注意
該詞帶有被動色彩,主語通常為被安排的一方。例如《儒林外史》中“聽候調遣”,現代例句“聽候上級命令”,均體現對指令的遵從。
若需更多古文例證或具體語境分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
白濛濛變法兒标末摽牌不奈布什谄德裳帷車到山前必有路乘法表吃生米除過賜憐觌面東園匠獨創性頓引獨竪一幟放屣發冢伏闇賦歸去浮浪赴戰告令割據稱雄格五勾甲軌儀锢見豁閜虎文淨空龛壁枯皮砬礘老相識良哲荔枝奴亂騰迷言迷語蓬萊閣皮相之談千夫所指千丈柳敲搕其道亡繇傾藿容衛紗囊失格侍坐霜飔俗塵素裡餮切剔目通今達古項王宵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