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正道而死。《楚辭·離騷》:“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朱熹 集注:“蓋寧伏清白而死於直道。”
“死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死直”指“為正道而死”,強調為堅守正義或道德準則而犧牲生命。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來源中一緻出現。
出處與引證
結構與發音
延伸理解
現代關聯
雖為古語,但現代語境中可用于形容為理想或原則獻身的行為,如英雄烈士的犧牲精神。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文學分析,可參考《楚辭》原文及曆代注釋。
《死直》是一個成語,意為非常直率、坦率,沒有顧慮和隱瞞。
《死直》的拆分部首是歹部和直部,其中歹部表示惡、壞的意思,直部表示直接、坦率的意思。
它的筆畫數是9畫。
《死直》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左傳·宣公十四年》:“死直不至於乎齊,斯可以至矣。”意思是一個人非常坦率,以至于說話做事不顧慮是否會得罪人。
《死直》的繁體字為「死直」,讀音相同。
在古時候,「死直」的寫法略有不同。通常是将歹部寫為「歸」,如「歸直」或「膾炙人口」。
1. 他非常死直,說話直截了當。
2. 老師要求我們做人要死直,不說假話。
3. 如果你想要成功,就要敢于死直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死氣沉沉、死心塌地、死乞白賴
直截了當、坦率、直率
曲線救國、委曲求全、拐彎抹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