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設醮的意思、設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設醮的解釋

道士設立道場祈福消災。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六:“ 王德升 名 崈 ,困躓場屋,遂入 玉笥山 ,依道士 潘與齡 ,獨居 白雲齋 十餘年。予聞其名久矣,因與諸子入山設醮。” 明 張萱 《疑耀·壇醮之始》:“ 趙與時 謂用道士設醮祈福延壽,則 漢 建安 二十四年 吳 将 呂蒙 病, 孫權 命道士於星辰下為請命,是設醮之法始於此。” 清 李漁 《奈何天·誤相》:“寺院門前鶴噪,知是捨財吉兆;若無信女燒香,定有善男設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設醮”是一個道教相關的傳統儀式術語,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釋義

設醮(shè jiào)指道士設立道場,通過特定儀式祈福消災。該詞為動詞,核心含義是借助宗教儀式與神靈溝通,以達到禳災、祈福或延壽的目的。


二、曆史淵源與文獻記載

  1. 起源
    據明代張萱《疑耀》記載,設醮儀式始于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當時東吳将領呂蒙病重,孫權命道士在星辰下設壇為其祈福,成為最早的設醮實例。

  2. 典籍引用

    • 宋代:曾敏行《獨醒雜志》提到文人王德升隱居玉笥山,與道士共同設醮。
    • 明代:《三國演義》第七十八回描述曹操患病時,群臣建議“命道士設醮修禳”。
    • 清代:李漁《奈何天·誤相》以詩句描繪設醮場景,反映其民間普及性。

三、儀式特點


四、文化影響

設醮不僅是宗教活動,也融入文學創作。例如《喻世明言》中提及嘉靖皇帝因設醮被擾而震怒的情節,體現其社會影響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儀式細節或曆史演變,可參考《疑耀》《獨醒雜志》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設醮

設醮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在宗教儀式中設立祭壇、進行祭祀等。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礻”部,表明與宗教儀式相關,右邊是“肖”部,表明與祭祀相關。設醮的總筆畫數為19。

“設醮”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最初指的是在道教中舉行特殊的祭祀儀式。在這個儀式中,人們會設立祭壇,燒香拜祀,祈求平安和福壽。後來,這個詞逐漸擴展到其他宗教中,如佛教、儒教等,用來表示各種宗教儀式中的祭祀活動。

在繁體字中,“設醮”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依然是“設醮”。繁體字主要在台灣和香港使用,與簡體字的寫法稍有差異,但仍保持了詞義和拆分部首的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記載,古時候寫“設醮”時,往往将醮字的部首劃分為兩個部分,左邊是“酉”部,右邊是“肖”部。這種寫法體現了古代人們對于醮字含義的理解和表達方式。

以下是一些關于“設醮”的例句:

1. 他們決定在寺廟裡設醮,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2. 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家都會設醮,向祖先祈福。

除了“設醮”外,還有一些相關的詞語。

組詞:設立、祭壇、宗教儀式

近義詞:祭祀、祭拜、禱告

反義詞:停止、取消、廢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