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士设立道场祈福消灾。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六:“ 王德升 名 崈 ,困躓场屋,遂入 玉笥山 ,依道士 潘与龄 ,独居 白云斋 十餘年。予闻其名久矣,因与诸子入山设醮。” 明 张萱 《疑耀·坛醮之始》:“ 赵与时 谓用道士设醮祈福延寿,则 汉 建安 二十四年 吴 将 吕蒙 病, 孙权 命道士於星辰下为请命,是设醮之法始於此。” 清 李渔 《奈何天·误相》:“寺院门前鹤噪,知是捨财吉兆;若无信女烧香,定有善男设醮。”
“设醮”是一个道教相关的传统仪式术语,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设醮(shè jiào)指道士设立道场,通过特定仪式祈福消灾。该词为动词,核心含义是借助宗教仪式与神灵沟通,以达到禳灾、祈福或延寿的目的。
起源
据明代张萱《疑耀》记载,设醮仪式始于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当时东吴将领吕蒙病重,孙权命道士在星辰下设坛为其祈福,成为最早的设醮实例。
典籍引用
设醮不仅是宗教活动,也融入文学创作。例如《喻世明言》中提及嘉靖皇帝因设醮被扰而震怒的情节,体现其社会影响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仪式细节或历史演变,可参考《疑耀》《独醒杂志》等文献原文。
设醮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在宗教仪式中设立祭坛、进行祭祀等。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礻”部,表明与宗教仪式相关,右边是“肖”部,表明与祭祀相关。设醮的总笔画数为19。
“设醮”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最初指的是在道教中举行特殊的祭祀仪式。在这个仪式中,人们会设立祭坛,烧香拜祀,祈求平安和福寿。后来,这个词逐渐扩展到其他宗教中,如佛教、儒教等,用来表示各种宗教仪式中的祭祀活动。
在繁体字中,“设醮”的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依然是“設醮”。繁体字主要在台湾和香港使用,与简体字的写法稍有差异,但仍保持了词义和拆分部首的一致。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古籍记载,古时候写“设醮”时,往往将醮字的部首划分为两个部分,左边是“酉”部,右边是“肖”部。这种写法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醮字含义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关于“设醮”的例句:
1. 他们决定在寺庙里设醮,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2.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家都会设醮,向祖先祈福。
除了“设醮”外,还有一些相关的词语。
组词:设立、祭坛、宗教仪式
近义词:祭祀、祭拜、祷告
反义词:停止、取消、废止
拔份拜时白酂板袭爆烁蹦躂草里金打杈发隐风靡隔世憨傻黑店虹星惠崇春江晓景绘声绘影积痾汫洲金钟儿寄似绝倒钜制樏梩雷霆之怒乐营两陈离离光光六才子书六梦陋术芒达面欺眇略敏晤怕惧披核平格拼缀婆欢喜妻孥蛩駏毡七缺跂仰僧侣僧磬尚平沙滩排球深恩世涂帅哥锁阳诉屈通风铜雀透井讬怀相隔想忆限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