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罔的意思、疏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罔的解釋

亦作“疎罔”。虛妄不實。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滱水》:“又即俗説以 唐城 為 望都城 者,自北無城以拟之;假復有之,途程紆遠,山河之狀全乖,古證傳為疎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疏罔”為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分解及古籍用例兩個角度解析:

1. 字義訓釋 “疏”本義指疏通,引申為稀疏、粗疏,如《說文解字》釋“疏”為“通也”;“罔”原指漁獵用的網,後假借為否定副詞,表示“無”“不”,《爾雅·釋言》注“罔,無也”。二字組合後,“疏”側重行為的粗率,“罔”強調認知的缺失,整體指因疏忽或信息不全造成的判斷失誤。

2. 文獻書證 該詞可見于古代司法文獻,如《後漢書·杜林傳》載“吏議多疏罔前世”,指官吏判決多與前代律例相悖,此處“疏罔”含違背、失察之義。另清代朱彜尊《經義考》中“考證疏罔”指學術考據存在疏漏,強調學術研究中的不嚴謹現象。

3. 現代語義延展 當代工具書如《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粗疏虛妄”,《辭源》則注“疏略不實”,多用于描述論證、決策中的邏輯漏洞或事實依據不足的狀态。例如可表述為“該論證存在疏罔之處,缺乏實證支持”。

(參考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漢語大詞典》條目;《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經義考》四庫全書本)

網絡擴展解釋

“疏罔”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結合字義和文獻用例綜合理解:

一、字義解析

  1. 疏(shū):
    • 本義為疏通、疏導()。
    • 引申為疏遠、粗疏、不周密等義,如《說文解字》注:“疏,通也。”
  2. 罔(wǎng):
    • 本義同“網”,後引申為蒙蔽、虛妄()。
    • 如《孟子》中“罔民”指欺騙百姓()。

二、整體釋義
“疏罔”意為虛妄不實,特指因疏漏或蒙蔽導緻的失實狀态。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滱水》用例:“山河之狀全乖,古證傳為疎罔”,形容因考證粗疏而流傳虛妄之說。

三、使用場景
該詞多見于古籍文獻,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但在解讀古文時需注意其語境,常與考證、傳言等涉及真實性的内容相關。

提示:若需具體文獻中的例句分析,可提供原文段落以便進一步解讀。

别人正在浏覽...

愛色黯漠按觞奧阻拜倒轅門不便水土不打不成相識參題燈伎冬裘方形放眼世界粉餌馮公負謗撫育割骨療親狗惡酒酸顧恨汗漬濠溝豪貴後繼吼駡猴子跳黃塵誨存護生草加裡曼丹轎櫃解陶雞飛狗跳進候戟支廉悍理惡戾契捋髭錢麻累昧幽蒙蔽綿蠻木藍炮煨蓬垢屏鄣破瓜日記簿設國賒請勢局詩雄述作飧牽貪頑惟妙惟肖魏徵下橫銷郁謝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