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失的兒童。《人民日報》1982.3.29:“十多年來, 鄭麗華 為華僑尋找親人,協助搶救傷病員,為用戶緊急調撥物資,接車接船,幫助尋找迷童等。”
“迷童”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進行區分:
一、基本含義(主流解釋) 指走失的兒童,常見于新聞報道或社會服務場景。例如《人民日報》曾提到“幫助尋找迷童”,這一用法強調兒童因迷路或意外與家人失散的狀态。
二、引申含義(特定語境) 部分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成語,由“迷”(沉迷)和“童”(年輕人)組成,形容沉迷玩樂、不思進取的年輕人。但該用法未見于權威文獻案例,可能屬于特定語境下的衍生含義。
補充說明:
迷童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辶(辵)和童。它共有9個筆畫。辶(辵)是一個漢字部首,表示走路的意思;童表示孩子。迷童的意思指的是迷失的孩子,或者說是行迹不明的孩童。
迷童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社會。在古代,由于交通不發達,孩子們容易迷失在人群中,無法找到回家的路。因此,迷童就成為了一個常見的現象。人們用迷童這個詞來描述這一現象。
在繁體字中,迷童的寫法是迷童。
在古代漢字中,迷童的寫法有所不同。古時候的迷童寫作迷鄚。字形有所差異,但含義相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迷童的例句:
1. 城市中經常有迷童出現,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2. 這個小區裡的迷童問題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視。
組詞:
1. 迷路:表示不知道或者不清楚怎麼走。
2. 尋找:表示去找回迷失的孩子或者物品。
3. 走失:表示迷路或者不知道去哪裡。
近義詞:
1. 迷途:與迷童意思相同,指迷路或者迷失。
2. 丢失:表示物品或者人迷失不見。
反義詞:
1. 歸家:指迷童終于回到了家中。
2. 尋回:表示成功地找回迷失的人或物。
迷童一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無助、迷失并且沒有找到回家的孩童。它是古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如今仍然在一些地方存在。為了保護孩童的安全,預防迷童的出現,我們應該加強對孩子們的安全教育和監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