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 代的一種紙币名。《金史·食貨志三》:“﹝ 貞祐 三年﹞七月,改交鈔名為貞祐寶券。”《金史·食貨志三》:“大鈔滞則更為小鈔,小鈔弊則改為寶券,寶券不行則易為通寶。”
“寶券”一詞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現代含義(作為成語)
由“寶”(寶貴)和“券”(憑證)組成,形容極其重要且具有價值的憑證或證書。例如身份證、重要文件或證券等。
我的身份證是我最重要的寶券,守護它如同守護生命。
企業持有的專利證書是其技術創新的寶券。
曆史含義(金代紙币)
指中國金代(1115-1234年)發行的一種紙币名稱。據《金史》記載,貞祐三年(1215年)改交鈔為“貞祐寶券”,後因通貨膨脹多次更替為其他貨币名稱。
兩種解釋分别適用于不同場景:現代用法強調憑證的價值屬性,曆史用法則為特定時期的貨币名稱。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寶券是指一種代表財富或價值的票據或證券。它可以是股票、債券、*********等不同形式的憑證。
寶券的拆分部首是寶字的宀部,它表示與房屋相關的意思;券字的刀部表示與刀劍相關的意思。
寶券共有12個筆畫。
寶券這個詞的來源是由寶字和券字組合而成。寶表示貴重的、珍貴的,券表示憑證、票證,因此,寶券一詞就形象地表示了具有珍貴價值的憑證或證券。
寶券的繁體字是寳券。
古時候,寶券的漢字寫法并沒有很大的變化,基本上與現代漢字寫法相同。
1. 我買了一張寶券,可以在商店裡兌換珍貴的商品。
2. 這份寶券可以在酒店裡享受特殊優惠。
寶券可以組成的詞語有:寶券市場、寶券投資、寶券兌換、寶券贈送等。
近義詞:證券、票券、憑證。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