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太空的意思、太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太空的解釋

(1) [the outer space]

(2) 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區域

(3) 太陽系以外的所有宇宙

(4) [sky]∶天空

時時有一縷愁煩,像澄清的太空中的雲翳一樣,沾污了心的明淨。——葉聖陶《倪煥之》

詳細解釋

亦作“ 大空 ”。1.天空。《關尹子·二柱》:“一運之象,周乎太空。” 宋 曾慥 《類說·夢中賦詩》:“ 張亶 熙寧 中,夢行大空中。” 明 王守仁 《泛海》詩:“險夷原不滞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 葉聖陶 《倪煥之》十四:“時時有一縷愁煩,象澄清的太空中的雲翳一樣,沾污了心的明淨。”

(2).天地之間;宇宙。 唐 韋應物 《詠聲》詩:“萬籟自生聽,太空長寂寥。” 唐 元稹 《永福寺石壁法華經記》:“火與風相射,名與成相滅,則四海九州,皆大空中一微塵耳。”如:太空飛行。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太空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太空”是一個多義詞,根據使用場景不同有以下幾種解釋:

一、科學定義

  1. 地球大氣層外的宇宙空間
    國際航空聯合會将“太空”定義為距離地球海平面100公裡(卡門線)以外的區域。這一界限以外的大氣極為稀薄,航天器可進入軌道運行。
    地球大氣層分為五層:對流層(0-10公裡)、平流層(10-50公裡)、中間層(50-85公裡)、熱層(85-600公裡)、散逸層(600公裡以上),而太空通常從中間層以外開始計算。

  2. 太陽系以外的宇宙空間
    廣義上,“太空”也指包含所有天體的無限宇宙,如星系、星雲等。


二、文學與日常用法

  1. 極高的天空
    古代文獻和文學作品中常用“太空”形容廣闊的天空,如明代王守仁詩句:“險夷原不滞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

  2. 比喻虛無或廣闊的空間
    現代漢語中可引申為“虛無的狀态”,例如葉聖陶在《倪煥之》中描述愁煩“像澄清的太空中的雲翳”。


三、相關擴展

如需更完整的釋義,可參考權威詞典或航天機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太空的意思:

太空(空間)指的是宇宙中沒有空氣和重力的區域,是地球大氣層之外的廣闊無邊的區域。太空是宇宙中的一部分,包括星系、行星、恒星以及其他天體。

太空的部首和筆畫:

太空的部首是日字旁,共有4畫。

太空的來源:

“太空”一詞最早出現于明代,由“太”和“空”兩個字組成。在中國古代,人們通過觀察星空和天文現象,得出了太空的概念,并将其命名為太空。

太空的繁體字:

太空的繁體字為「太空」。

太空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太空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與現代相似,由“太”和“空”組成。

太空的例句:

1. 宇航員們在太空中進行科學實驗。

2. 人類一直對太空探索充滿了好奇心。

太空的組詞:

太空探索、太空站、太空飛行、太空艙、太空時間等。

太空的近義詞:

宇宙、天空。

太空的反義詞:

地球、地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