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覺悟。《孟子·萬章上》:“予,天民之先覺者也。” 漢 趙岐 注:“我先悟覺者也。” 唐 元稹 《冬夜懷李侍禦王太祝段丞》詩:“今聞馨香道,一以悟臭帤,悟覺誓不惑,永抱胎仙居。”
(2).睡醒。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宣忠寺》:“ 兆 忽夢 徽 雲:‘我有黃金二百斤,馬一百疋,在 祖仁 家,卿可取之。’ 兆 悟覺,即自思量。”
“悟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綜合解釋如下:
覺悟
指通過思考、體悟達到對事物本質的深刻認知。例如《孟子·萬章上》中“予,天民之先覺者也”,漢代趙岐注解為“我先悟覺者也”,強調通過内在思考獲得覺醒。
睡醒
字面意義為從睡眠中醒來。如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記載:“兆忽夢徽雲……兆悟覺,即自思量”,這裡的“悟覺”即指睡醒後的狀态。
在佛教中,“悟覺”與修行相關,指通過參悟佛法,滅除無明煩惱,達到覺悟的境界。例如搜狗百科提到“佛陀的經與法如同其本身,聽聞佛法即如同見佛”,強調通過修行實現精神覺醒。
如需更完整古籍出處或佛教釋義,可參考、4、6等權威來源。
悟覺是指在人生的旅途中獲得真正認識和覺悟的意識狀态。它代表着對事物本質的理解和領悟,超越了表面現象的認知,達到了深層次的思考和認識。
悟覺這兩個字均由部首組成。
悟字由心部和武部組成,心部表示與心理活動及思想相關的意義,武部表示音符部首。悟字總共有12畫。
覺字由角部和言部組成,角部表示角、角度的意義,言部表示與語言有關的意義。覺字總共有11畫。
悟覺這兩個字的現代簡體形态源自于繁體字。繁體字中的悟字形态較為複雜,覺字則較為簡化。
在古時候,悟字的寫法較為繁瑣,由心、武、共、少、兀五個部分組成。覺字則由角、言、卄(代表乍)、目四個部分組成。
1. 經過多年的修行和思考,他終于悟覺了人生的真谛。
2. 在寂靜的深夜中,我常常感受到一種悟覺的境界。
開悟、覺悟、悟性、見悟
明悟、領悟、覺悟、參悟
困惑、迷失、愚昧、無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