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鄙儒的意思、鄙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鄙儒的解釋

拘執、不達事理的儒生。《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不遂大道而營於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漢書·叔孫通傳》:“ 通 笑曰:‘若真鄙儒,不知時變。’” 顔師古 注:“鄙,言不通。” 清 錢謙益 《福建泉州府知府趙士許授中憲大夫制》:“爾為郡一出于仁人學士之為,而絶去鄙儒俗吏之習,其亦有前政之思乎?” 章炳麟 《俱分進化論》:“又如學究鄙儒,恣意記録,不勞心力,得失之間,亦無苦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鄙儒"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學識淺陋、見解迂腐或拘泥于古制而不知變通的儒生。該詞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常用于批評那些思想僵化、脫離實際或缺乏真才實學的讀書人。以下從權威辭書及文獻角度進行詳細闡釋:

一、核心釋義

  1. 學識淺陋的儒生

    指學問粗疏、見識短淺的讀書人,強調其學術修養的不足。《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鄙儒,淺陋的儒生。" 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批評部分儒生"鄙儒小拘",即指其拘泥小節而缺乏宏闊視野。

  2. 拘泥古制而不知變通者

    特指固守陳規、脫離現實的腐儒。《辭海》釋義為:"鄙儒,固執守舊、不通世務的儒者。" 典型案例如《史記·叔孫通列傳》所載:漢初儒生堅持恢複古禮,叔孫通斥其"鄙儒不知時變",主張因時制宜制定禮儀。


二、詞源與語義演變


三、經典文獻用例

  1. 《史記·叔孫通列傳》

    "叔孫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 —— 描述儒生固守周禮而忽視漢代社會變革的需求。

  2. 《鹽鐵論·憂邊》

    "鄙儒不如都士",對比鄉野儒生與都城學者的見識差距,強調其視野局限。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第10卷,第789頁。

    查看釋義(需訂閱訪問)

  2. 《辭海》(第七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鄙儒"詞條。

    線上版參考

  3. 《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司馬遷撰,1959年版,卷九十九《叔孫通列傳》。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4. 《鹽鐵論校注》

    王利器校注,中華書局,1992年,卷八《憂邊》。

    古籍庫檢索

(注:部分古籍原文鍊接為公益數據庫,辭書鍊接需機構訂閱)

網絡擴展解釋

“鄙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ǐ rú,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基本含義

  1. 指輕視儒家學說的人
    指對儒家思想持有偏見或不屑一顧的人,強調對傳統文化的否定态度()。例如形容隻重功利、忽視傳統的人,或對儒家缺乏了解卻隨意批判者。

  2. 指迂腐、不通達的儒生
    在古籍中常形容拘泥教條、不谙世事的儒生,如《史記》提到“鄙儒小拘”,《漢書》中叔孫通批評“若真鄙儒,不知時變”()。


詳細解釋


用法與示例


權威來源補充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或不同語境用例,可參考《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漢書·叔孫通傳》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數傲睨鮑螺保稅區車隣處之泰然慈萱催趣痤瘡大罍黨伐丹魚刁狡遁民高掌遠跖公共交通貴踞歸因于國鈞函箱陣淮甸毀離家祚金螭襟懷擔白譏譚闊辟賫擎連罰劉海蟾力挽狂瀾利吻麗玉籮擔呂公馬陵書樹明表閩虻默塞拏子泥視膨大海千齡青玄青陽腔清重熱洛河森森芊芊山硖神僊中人十分惺惺使九分收鬻疏傑宿妝貼臉剔股銅渾偉然獻身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