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悽戾 ”。
亦作“ 凄戾 ”。形容聲音凄切悲哀。 漢 趙晔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臣聞國君服寵以為美……不聞以土木之崇高、蟲鏤之刻畫、金石之清音、絲竹之凄唳,以之為美。” 劉師培 《南北文學不同論》:“惟 劉琨 之作,善為凄戾之音,而出以清剛。”
亦作“ 凄戾 ”。形容聲音凄切悲哀。 唐 司空圖 《注愍征賦述》:“瑤簧凄戾,羽磬玲瓏。幽人嘯月,雜珮敲風。” 明 劉基 《鐘山作》詩之十二:“槁葉含風彈夜絃,蟪蛄凄唳答寒蟬。” 清 金農 《碧瀾堂寄王豫》詩:“此間絲竹聲凄唳,善病 王郎 竟不來。”
“凄唳”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ī lì,主要用于形容聲音的凄切、悲哀。以下是詳細解釋:
曆史文獻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寫自然聲響(如風聲、蟲鳴)或音樂、詩歌中的悲涼意境。例如:
“凄唳”通過“凄”(寒冷、悲傷)與“唳”(鳴叫)二字組合,生動傳達出聲音中的哀傷特質,常見于古典詩詞及抒情描寫。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凄唳》是一個中文詞彙,表達了一種悲傷、憂愁的情緒。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凄”和“唳”兩個部分。
在部首方面,字部分為“言”,部首為“凵”,表示了一種信息或者聲音的意思。
關于筆畫,字部有6畫,部首有5畫。
《凄唳》一詞來源于古代的文學作品。它通常用來描繪一種悲鳴或者哀號的聲音,因此被用來形容悲傷和痛苦。
在繁體中文中,凄唳可以寫作「淒曄」。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凄唳可以寫作「憔悕」。而在《康熙字典》中,它同樣也可以寫作「悽悷」。
以下是一些使用《凄唳》的例句:
一些與《凄唳》相關的組詞有:凄楚、凄涼、凄美。
一些近義詞包括:哀怨、哀婉、悲切。
《凄唳》的反義詞是:歡快、喜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