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善之念;好的念頭。《中阿含經·五支物主經》:“雲何善念耶?無欲念,無恚念,無害念,是謂善念。”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 唐詡 問:立志是常存個善念,要為善去惡否?”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門職掌》:“公可特作一書諭□王,嘉其善念,曲為開導。”《紅樓夢》第七七回:“立意出家,修俢來世,也是他們的高意,太太倒不要阻了善念。”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躬行》:“才一善念動,則取白豆投其中;惡念動,則取黑豆投其中。”
“善念”是一個漢語詞彙,指修善之念或好的念頭,其内涵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善念”由“善”(善良、美好)和“念”(念頭、想法)組成,指符合道德标準的正向思想,具體表現為無欲念、無恚念、無害念。佛教經典《中阿含經·五支物主經》将其定義為“無欲、無恚、無害”的三種正向心理狀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文獻中的具體應用,可參考漢典、佛教經典等權威來源。
善念是指良善的思想、意念。它代表着積極向上、善良正直的心态和行為。善念是秉持着善良、仁愛、慈悲的理念,與他人互動時保持積極向善的态度,為社會做出貢獻。
善念是由“言”和“心”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言”是意思,表明善念是内心的一種思想;“心”則代表着心靈的活動。
根據善念的拼音,“善”的筆畫為12畫,“念”的筆畫為8畫。
善念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中,主要強調積極向善的思想和行為,修煉人們的内心,使之能夠保持正面的态度。佛教中的“善”字,意味着善良和正直;“念”字則有記憶、回想之意,意味着保持善良念頭。
繁體字中,“善”為“善”,“念”為“念”。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善念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一般而言,古代的字形比現代簡化,更加繁複。然而,“善念”這兩個字在古代寫法中的字形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幾個使用“善念”的例句:
組詞:善良、念頭、思念。
近義詞:積極、正面、仁善。
反義詞:惡念、邪念、惡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