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ymphony] 通常用奏鳴曲式,為齊全的交響樂隊精心創作的器樂作品
特指由交響樂隊演奏、由多個樂章組成的大型音樂作品。自18世紀中、末葉經海頓、莫紮特等人确立後,一直被認為是音樂體裁中最難以駕馭但又最富于思想哲理、最富表現力的形式。
交響曲是西方古典音樂中最重要的器樂體裁之一,指由管弦樂隊演奏的大型多樂章套曲,通常包含深刻的思想性和複雜的結構。以下是其核心特點及發展脈絡:
基本概念
交響曲(Symphony)源于希臘語“Symphonia”,意為“和諧的聲音”,後演變為由管弦樂隊演奏的奏鳴曲式套曲。其形式在18世紀經海頓、莫紮特等人定型,貝多芬進一步拓展表現力。
典型結構
古典交響曲多為四樂章結構:
交響曲被稱為“音樂的最高形式”,需通過不同樂器的協作展現宏大叙事與情感層次。其既能表達重大曆史事件(如肖斯塔科維奇《列甯格勒交響曲》),也能刻畫自然景觀(如貝多芬《田園交響曲》),兼具哲理性和藝術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代表性作品(如貝多芬《命運》、德沃夏克《自新大陸》等),可參考權威音樂史資料或樂團演出解析。
《交響曲》是一個漢字詞彙,由“交”和“響”兩個部分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交”字包含兩個部首,左邊是“親”部,右邊是“立”部,共5畫;
“響”字由“口”部和“向”部組成,共10畫。
來源:
“交響曲”一詞最早産生于歐洲古典音樂,意指由管弦樂器演奏的一種有機的樂曲形式。
繁體:
在繁體字中,交響曲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交響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文獻中,有時可以看到将“交響曲”寫作“交響曲”的形式,主要是用于翻譯西方音樂術語的場合。
例句:
這是一首非常動聽的交響曲。
組詞:
交響樂、交響音樂、交響團、交響舞台
近義詞:
交響樂可以與管弦樂互換使用。
反義詞:
交響曲的反義詞是非交響曲,即不是由管弦樂器演奏的樂曲形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