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蘊蓄,含蓄寬容。 明 吳承恩 《壽童孟湖八十序》:“氣平而延,不迫不遽,優遊緼畜,得天地之和。”
“缊畜”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自古代文獻,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解釋
該詞意為“蘊蓄”,指含蓄寬容、内斂包容的狀态,常用來形容人的氣質或修養深厚而不外露。例如,《壽童孟湖八十序》中描述主人公“優遊緼畜”,即通過平和從容的态度達到與天地和諧相處的境界。
詞源與出處
唯一明确記載的出處是明代吳承恩的《壽童孟湖八十序》。文中用“緼畜”形容人的氣度,強調其“不迫不遽”(不急不躁)的特點,體現道家“和”的思想。
詞性與讀音
近義詞與反義詞
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語境中極少使用,常見于文學研究或古籍賞析。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建議使用更通用的“蘊藉”“含蓄”等詞。
“缊畜”強調一種内在積累、不張揚的修養狀态,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引申含義。如需深入探究,可參考吳承恩原文及明代文學評論資料。
缊畜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缊」和「畜」。
「缊」是一個由「缶」和「韻部穴」組成的字,它表示繩索纏繞的樣子。它的部首是「纟」,總共有10個筆畫。
「畜」是一個由「⺍」和「畜部」組成的字,它表示飼養、培養。它的部首是「⺍」,總共有11個筆畫。
缊畜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大雅·蕩》中的一句詩,意為以喪禮師飾為畜牲。後來,它衍生出指以人作為神靈供養的意思。
缊畜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縕畜」。
在古時候,缊畜的寫法稍有不同。「缊」在古漢字中寫作「緼」,「畜」在古漢字中寫作「畜」。
以下是缊畜的用法示例:
例句一:他對她寵愛有加,将她當作自己的缊畜。
例句二:這些羊是他用來缊畜的,目的是為了供養神靈。
缊畜的一些相關詞語有:缊袍、缊雅、畜養、畜牧。
與缊畜意思接近的詞語有:養育、飼養、繁衍。
與缊畜意思相反的詞語有:解放、放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