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ke up with a start] 因受到驚動而有所察覺;警覺
婦人驚覺。——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1).警戒覺悟。驚,通“ 警 ”。《戰國策·趙策一》:“恐其事不成,故出兵以佯示 趙 魏 ;恐天下之驚覺,故微 韓 以貳之。”
(2).受驚而覺醒;驚醒。 晉 幹寶 《搜神記》卷九:“ 充 帳下 周勤 ,時晝寝,夢見百餘人録 充 ,引入一徑, 勤 驚覺。” 宋 陸遊 《夜夢與宇文子友譚德會山寺若餞予行者乃作此詩》:“隣鐘忽驚覺,鴉翻窗欲明。” 清 劉大櫆 《烏程闵君墓志銘》:“又善於誘掖,其言披豁暢朗,支分族解,騃童鈍夫聞之,鹹如夢寐驚覺。” 蕭軍 《五月的礦山》第二章:“忽然,鄰近的雞叫聲驚覺了他。”
“驚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因受到驚動而突然察覺或覺醒,常用于描述人從無意識到警覺的狀态轉變。例如:
二、延伸含義
警戒覺悟(古義)
通“警覺”,表示對潛在危險的警惕,如《戰國策·趙策一》中“恐天下之驚覺”,強調提前防範意識。
突然醒悟(文學化表達)
在文學作品中可隱喻對真相或現實的驟然認知,如陸遊詩中“鄰鐘忽驚覺”暗喻時間流逝的頓悟。
三、使用場景
權威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均以“受驚察覺”為核心釋義,古籍用例則補充了警戒與醒悟的深層内涵。
《驚覺》是一個動詞詞組,意為突然驚愕地意識到或明白某事。通常是指在某個時刻突然意識到一件事情或發現一種情況,引起強烈的震撼和驚訝。
《驚覺》由“心”、“目”兩個部首組成。
“心”部首表示與心理活動、情感有關。分為“心”、“忄”兩種寫法。在《驚覺》中使用的是“心”。
“目”部首表示與眼睛、視覺有關。分為“目”、“⺁”兩種寫法。在《驚覺》中使用的是“目”。
根據部首和筆畫,可以将《驚覺》這個詞拆分為“心”、“目”兩個部分,總共有14畫。
《驚覺》是一個漢語詞彙,源自漢字文化。它的繁體字為「驚覺」,與簡體字的寫法相同,隻是書寫方式略有不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存在一些差異。例如在《驚覺》這個詞中,古時候的寫法更為繁瑣。在《康熙字典》中,「驚」字的古字形為「驚」,字形複雜,包含了許多額外的筆畫和部首。
1. 我看到她突然驚覺自己忘記了帶鑰匙。
2. 當他拿起那封信讀後,他突然驚覺自己即将失去摯愛。
以下是一些與《驚覺》相關的組詞:
1. 驚訝:意為非常震驚和驚異。
2. 覺醒:意為從睡眠或昏迷中恢複意識。
3. 驚喜:意為因突發的好消息或意外的情況而感到高興和驚喜。
4. 驚訝不已:表示非常驚訝和吃驚,形容程度極深。
與《驚覺》近義的詞語有:意識到、忽然明白、突然理解。
與《驚覺》反義的詞語有:未覺察、未察覺、未明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