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言,善言。《書·立政》:“予 旦 已受人之徽言,鹹告孺子王矣。” 孔 傳:“歎所受賢聖説 禹 湯 之美言,皆以告稚子王矣。” 南朝 齊 王儉 《高帝哀策文》:“鴻章晨映,徽言夕永。” 明 方孝孺 《姚貞婦贊》:“篤行徽言,傳於鄉閭。”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九:“餘及見其盛時,招緻四方名士 徐友竹 、 方南塘 、 曹學賓 諸公,有琴歌酒賦之歡;然其徽言佳句,竟不傳也。”
“徽言”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搜索結果中的權威信息如下:
美言、善言
源自《尚書·立政》中的記載:“予旦已受人之徽言,鹹告孺子王矣”,指賢聖所傳的良言或勸誡之語。
高明的言辭與口才
引申為言語有才智、能言善辯,形容人善于用精妙的語言表達觀點。
“徽言”兼具“美善之言”的本義與“能言善辯”的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更多古籍例證或詳細解析,可參考《尚書》《隨園詩話》等文獻。
“徽言”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徽”和“言”兩個字組成。
“徽”字的部首是“彳”,總筆畫數為11;“言”字的部首是“讠”,總筆畫數為7。
“徽言”一詞來源于《左傳·襄公十一年》:“徽以有時言,則可以勝之,祥則可以利之。”意指善于辯論、有口才的言辭。
繁體字“徽言”的寫法保持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徽言”并沒有特定的漢字寫法,仍采用“徽”和“言”兩個簡體字的形式。
1. 他運用徽言巧妙地駁斥了對方的觀點。
2. 她的徽言激勵了大家繼續努力。
徽才、徽宗、言辭、言語、言論
辯才、口才、雄辯、巧舌如簧
啞口無言、沉默寡言、缺乏口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