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言,善言。《書·立政》:“予 旦 已受人之徽言,鹹告孺子王矣。” 孔 傳:“歎所受賢聖説 禹 湯 之美言,皆以告稚子王矣。” 南朝 齊 王儉 《高帝哀策文》:“鴻章晨映,徽言夕永。” 明 方孝孺 《姚貞婦贊》:“篤行徽言,傳於鄉閭。”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九:“餘及見其盛時,招緻四方名士 徐友竹 、 方南塘 、 曹學賓 諸公,有琴歌酒賦之歡;然其徽言佳句,竟不傳也。”
"徽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美好、善意的言論或教誨,通常帶有莊重、典範的性質。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古籍文獻的詳細解釋:
美善之言
指内容高尚、有益于德行修養的言論。
來源:《尚書·虞書·大禹谟》記載:“允執厥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徽言孔彰。” 此處“徽言”指舜對禹的告誡之辭,強調治國需持守中道。
參考鍊接: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尚書·大禹谟》
箴規勸誡之語
常用于君王或賢者的訓導,具有警醒、教化作用。
來源:漢代孔安國《尚書傳》注:“徽,美也;言禹之明德美言。” 強調其勸善的教化意義。
參考鍊接:漢典古籍《尚書注疏》
“徽”本義為繩索(《說文解字》:“徽,衺幅也”),引申為“束”“美”;“言”即言語。二字組合後,強調“以善言約束行為”的深層含義。
唐代韓愈《賀冊尊號表》雲:“徽言如絲,其出如綸”,比喻帝王善言雖微,影響卻廣如絲帶延展。
來源:《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八。
《漢語大詞典》歸納為:
徽言(huī yán)
- 美善之言;善意的教誨。
- 特指帝王或賢哲的訓導。
引用:《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0卷,第128頁。
參考鍊接:漢語大詞典查詢
現代漢語中,“徽言”屬書面雅語,常見于:
“徽言”承載中華文化中“以言立德”的傳統,其權威性源于經典文獻的千年傳承,釋義需緊扣“美善教化”的核心内涵。
“徽言”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搜索結果中的權威信息如下:
美言、善言
源自《尚書·立政》中的記載:“予旦已受人之徽言,鹹告孺子王矣”,指賢聖所傳的良言或勸誡之語。
高明的言辭與口才
引申為言語有才智、能言善辯,形容人善于用精妙的語言表達觀點。
“徽言”兼具“美善之言”的本義與“能言善辯”的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更多古籍例證或詳細解析,可參考《尚書》《隨園詩話》等文獻。
敗俗傷化巴黎誠力稱喻春枯出讓出仕叢篠蹿跶粗官翠籙打脊大可不必殿虎點金貂蟟刁騷獨家院惡煞返影凡愚格支支狗烹鬼婆國腳咳兒海牛诃護橫是麾钺豭狗記工經贊九澤軍制拘绁流憩羅绮履方茫然失措馬戲民主生活摩按莫名跄跻跧局人月圓生産力拾菜蝨瘕銅哾途路脫缰危葉香屑鄉仰笑逐顔開霞友雲朋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