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啬夫的意思、啬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啬夫的解釋

(1).農夫。嗇,通“ 穡 ”。《韓非子·說林下》:“此嗇夫,公之故人,公奚不休舍?” 梁啟雄 解:“嗇夫,本是收穀的田夫。”《說文·啬部》:“田夫謂之嗇夫。”

(2).指從事一般勞役者。 章炳麟 《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名為目營四海,實乃與裡巷嗇夫同其傖陋。”

(3).農神。《古文苑·賈誼<旱雲賦>》:“嗟乎!惜旱大劇,何辜于天;無恩澤忍兮,嗇夫何寡德矣。” 章樵 注:“嗇夫,田畯之神也。祈年則樂,田畯忍,旱不救。”

(4).古代官吏名。掌管币禮的官員。《書·胤征》:“瞽奏鼓,嗇夫馳。” 孔 傳:“嗇夫,主币之官。”

(5).古代官吏名。司空的屬官。《儀禮·觐禮》:“嗇夫承命,告于天子。” 鄭玄 注:“嗇夫,蓋司空之屬也。”

(6).古代官吏名。檢束群吏百姓的官員。《管子·君臣上》:“吏嗇夫任事,人嗇夫任教。” 尹知章 注:“吏嗇夫謂檢束群吏之官,若督郵之比也。人嗇夫亦謂檢束百姓之官。”

(7).古代官吏名。鄉官。 秦 制,鄉置啬夫,職掌聽訟、收取賦稅, 漢 晉 及 南朝 宋 因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遊徼……嗇夫職聽訟,收賦稅。”《晉書·職官志》:“鄉置嗇夫一人。”《宋書·百官志下》:“鄉有鄉佐、三老、有秩、嗇夫、遊徼各一人……嗇夫主争訟。”

(8).古代官吏名。 漢 時小吏的一種。《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虎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 張守節 正義:“掌虎圈。《百官表》有鄉嗇夫,此其類也。”《漢書·宣帝紀》:“既壯,為取暴室嗇夫 許廣漢 女。” 顔師古 注:“嗇夫者,暴室屬官。”《後漢書·城陽恭王祉傳》:“立 考侯 、 康侯 廟,比園陵,置嗇夫。” 李賢 注:“嗇夫本鄉官,主知賦役多少,平其差品。園陵置之,知祭祀、徵求諸事。”

(9).儉省節用的人。 明 張居正 《壽襄王殿下序》:“我嗇夫也,吾告子以嗇而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啬夫”一詞的釋義需結合古今語境及不同用法,具體如下:

一、現代漢語中的含義

指吝啬、小氣的人,形容對財物過分吝惜,不願分享或消費。此用法常見于日常表達,如“他是個啬夫,連請客都舍不得”。


二、古代漢語中的多重含義

在古代文獻中,“啬夫”含義豐富,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1. 指代職業或身份

    • 農夫:通“穑”(耕作),如《說文解字》載“田夫謂之啬夫”。
    • 勞役者:泛指從事體力勞動的底層民衆(見章炳麟《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
  2. 官職名稱

    • 鄉級官吏:秦、漢時期鄉設啬夫,負責賦稅征收、民間訴訟等(漢晉及南朝宋沿襲此制)。
    • 禮官或屬官:如掌管币禮的官員、司空的屬官等。
    • 檢束官吏的職位:負責監督群吏與百姓行為(見《漢典》釋義)。
  3. 神話與德行

    • 農神:古文獻中稱啬夫為農事之神,如賈誼《旱雲賦》中“啬夫何寡德矣”。
    • 儉樸之人:指生活節儉、注重節用的人。

補充說明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用例,可參考《韓非子》《說文解字》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啬夫

啬夫(sè fū)是一個表示小氣、吝啬的詞語。它由“啬”和“夫”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啬”拆分為“口”和“溫”,“夫”拆分為“大”和“人”。

“啬”這個字的部首是“口”,總共有8畫,是一個常見的部首。它在古代漢字中有着明确的寫法,如《說文解字》中說:“巳,嗇也,其溫也。”即表示節儉、溫和之意。而“夫”這個字則是由具有較高的部首“大”和“人”組成,共有4畫。表示成年男子之意。

“啬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莊子·齊物論》。在這個故事中,主人公牛師孺是一個極其吝啬的人,他以小氣著稱。因此,人們将吝啬的人稱之為“啬夫”。這個詞在後來逐漸普及開來,用來形容那些過分節儉、小氣的人。

在繁體字中,“啬夫”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中,對于“啬”這個字的寫法存在一些變化。例如,廣韻記載了“啬”字的兩種不同寫法:“○巳,溫淅也。”以及“㖞奢切,愎也。”顯示出了“巳”和“㖞”兩種寫法。然而,不管是哪種寫法,“啬夫”這個詞的意義都是相同的。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是個啬夫,從不肯為别人花一分錢。”

組詞:啬吝、啬骨頭、啬惜、啬手。

近義詞:吝啬、守財奴、財迷。

反義詞:大方、慷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