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残芳的意思、残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残芳的解释

犹残花。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残芳悲鶗鴂,暮节感茱萸。” 宋 欧阳修 《寄刘都官》诗:“绕亭黄6*菊同君种,独对残芳醉不成。”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四折:“轻踏践残芳。”参见“ 残花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残芳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残芳是汉语中一个富有诗意的复合词,由“残”与“芳”二字组合而成,常用于描绘暮春时节或凋零状态的花卉,引申为事物衰微时的余韵。以下从词典释义、语源及文学意象角度分述:


一、词典释义

  1. 字面含义

    • 残:指残缺、剩余,如《说文解字》释“残,贼也”(本义为伤害,后引申为残余)。
    • 芳:指花草香气,亦代指花卉,如《广雅》注“芳,草香也”。

      合称“残芳”,即凋谢未尽的花卉或残留的香气,强调繁华过后的余存状态。

  2. 引申义

    比喻美好事物即将消逝时的痕迹,如青春迟暮、盛世尾声,隐含惋惜与留恋之情。

    例: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残芳悲鶗鴂,暮节感茱萸。”以“残芳”喻春逝之景。


二、语源与文学意象

  1.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

    • 象征时序流转:多与“暮春”“晚秋”关联,如宋代梅尧臣《依韵和希深游府学》中“东堂石榴下,夜饮晓还归。残芳不入眼,爱此嘉树肥。”
    • 寄托人生感慨:如李商隐《晚晴》借“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暗合“残芳”之寂美哲思。
  2. 文化内涵

    承载中国文学“伤春悲秋”传统,体现对短暂之美的审美观照,契合道家“物衰而美”的哲学意境。


三、权威参考释义


四、近义词辨析

词汇 核心差异 例句
残英 侧重花瓣零落 周邦彦《六丑》“残英小、强簪巾帻”
余香 强调香气留存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 直指凋落之花,色彩意象更强 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

五、经典用例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
  2. 张揖《广雅疏证》,中华书局,1983.
  3.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网络扩展解释

“残芳”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字面及引申义两个层面解析,具体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指“凋谢后残留的花朵”或“暮春时节尚未凋零的花”。

    • 出处:最早见于唐代白居易的《东南行一百韵》诗句“残芳悲鶗鴂,暮节感茱萸”,宋代欧阳修《寄刘都官》中也有“独对残芳醉不成”的描写。
  2. 发音与注音

    • 拼音:cán fāng
    • 注音:ㄘㄢˊ ㄈㄤ

二、引申含义

  1. 象征意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为成语,比喻虽已逝去但仍有余韵的人、事或影响力。例如:
    • 可用于形容过世名人、衰落艺术家的精神留存,或企业辉煌后的文化影响。
    • 典故:相传曹丕曾用“残芳”赞誉张华才华的余韵(需注意此说法的来源权威性较低)。

三、使用示例


四、相关辨析


“残芳”一词以自然意象承载情感,既可写实描绘暮春花谢,亦可抽象表达对逝去之美的惋叹。其权威解释以“残花”为主,引申义多见于文学化表达,需结合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典故,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阿兰碧幽幽波级部丞补諡残酌策动铲运车超阔车弊成典春江促促调按端箭度假帆布番部伏谒钩矩觏面冠部滚珠孤雁出群壶飧佳兵假情京瓶金瓠齑盐自守俊良楷正灵昭莅正龙襄掳获滤砂猫眼石梅公墓园赧容攀龙讬凤嗛呥翘足可待穷年累月诠藻日分容像三隣四舍骚词是非颠倒衰絶黍絫斯禁松光田部吏廷毁恸怛头行人歍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