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言采桑。《詩·豳風·七月》:“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馬瑞辰 通釋:“條乃‘挑’之叚借……《箋》雲‘枝落之采其葉’者,采亦取也,正訓條桑為取桑。” 晉 幹寶 《搜神記》卷九:“後十五載,詣主人,問所生兒何在,曰:‘因條桑為斧傷而死。’” 唐 皇甫冉 《送鄭二之茅山》詩:“犬吠雞鳴幾處,條桑種杏何人?”
(2).借指桑樹。 清 魏源 《村居雜興呈筠谷從兄》詩之七:“明農賦《豳風》,斧斨不得歸……植杖不我語,月上條桑西。”
“條桑”是漢語古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采桑
指采摘桑葉的動作,常見于古代農事描述。如《詩經·豳風·七月》記載“蠶月條桑”,即養蠶的月份需采摘桑葉。此處“條”通“挑”(tiāo),意為選取、采摘,屬通假字用法。
借指桑樹
如清代魏源詩句“月上條桑西”,以“條桑”代指桑樹,屬借代修辭。
《詩經》背景
《七月》中“蠶月條桑”描繪周代農人修剪桑枝、采葉養蠶的場景,反映古代農事與季節的緊密關聯。
詩文引用
唐代皇甫冉《送鄭二之茅山》有“條桑種杏何人”,以“條桑”代農事活動;賈島《暮過山村》中“蕭條桑柘外”亦與此詞意境相關。
現代拼音标注存在差異,權威來源中注音為“tiāo sāng”,注為“tiáo sāng”。建議結合語境判斷,若表“采桑”意時讀“tiāo”,強調通假字本源;表“桑樹”時讀“tiáo”更符合現代習慣。
《條桑》(tiáosāng)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指代柳樹或者柳枝。
《條桑》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字旁,筆畫數為9畫。
《條桑》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它的意思是指柳樹的樹幹或者柳枝。
在繁體漢字中,《條桑》的寫法是「條桑」。
在古代,漢字《條桑》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它們的變體可以是「條桑」、「條葄」或者「條蓑」等。
1. 遊人漫步在小徑上,欣賞着柳樹婆娑的《條桑》。
2. 春天裡,大街小巷都用嫩綠的《條桑》裝點得如詩如畫。
1. 條桑枝葉(tiáosāng zhīyè):柳樹的枝葉。
2. 柳條(liǔtiáo):指柳樹的細長枝條。
3. 柳樹(liǔshù):一種多年生常綠或半常綠喬木,具有垂直生長的習性。
1. 柳樹(liǔshù)
2. 柳枝(liǔzhī)
3. 柳條(liǔtiáo)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條桑》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