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者。《史記·樊郦滕灌列傳》:“為 沛 廏司禦,每送使客還,過 沛 泗上亭 ,與 高祖 語,未嘗不移日也。” 唐 杜甫 《秦州雜詩》之十:“ 羌 童看 渭水 ,使客向 河源 。” 宋 曾鞏 《齊州二堂記》:“ 齊 濱 濼 水,而初無使客之館;使客至,則常發民調材木為舍以寓,去則徹之,既費且陋。”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積年餘,有 高麗 使客三四人,旁睨良久,問:‘此鐵價幾何?’”
“使客”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ǐ kè,其核心含義為使者,即奉命出使或執行外交任務的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史記·樊郦滕灌列傳》
記載:“為沛廏司禦,每送使客還,過沛泗上亭,與高祖語,未嘗不移日也。”
——描述使客完成使命後返程的情景。
杜甫《秦州雜詩》
詩句:“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體現使客在邊疆活動的情景。
曾鞏《齊州二堂記》
提到:“齊濱濼水,而初無使客之館;使客至,則常發民調材木為舍以寓。”
——反映古代接待使客的臨時性措施。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句或曆史背景,可查閱《史記》《書影》等古籍來源。
使客是指接待來訪的客人,也可以表示招待、款待客人的行為。
使客的部首是亻(人)和口(口),總共有13畫。
使客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禮儀志上》中,描述了皇帝招待客人的禮儀。
使客的繁體字為「使客」。
在古時候,使客的寫法可能存在變體,但基本上和現代漢字寫法相似。
1. 主人邀請了很多貴賓使客參加了晚宴。
2. 他對待使客的态度非常熱情和周到。
使命、使喚、使役、招待、接待、款待等。
招待、接待、款待、待客等。
失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