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玉。比喻潔白潤澤的肌膚。《太平廣記》卷二五引 南唐 沉汾 《續仙傳·元柳二公》:“見一女未笄,衣五色文彩,皓玉凝肌,紅流膩艷。”
“皓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象征與文學運用
三、古籍例證
該詞兼具具象(白玉/肌膚)與抽象(品德)的雙重比喻,常見于詩詞描寫,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側重。
《皓玉》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一種光明、潔白而又晶瑩剔透的玉石。
《皓玉》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皓”和“玉”。其中,“皓”是由“白”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是10;“玉”是由“玉”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是5。
《皓玉》一詞最早見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西遊記》中,用來形容貴重的玉石。該詞引用于《西遊記》第十七回,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創作。
《皓玉》的繁體寫法為「皓玉」。
古時候《皓玉》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
1. 這串皓玉項鍊非常華麗,閃耀着璀璨的光芒。
2. 她的手上戴着一顆圓潤白皙的皓玉戒指。
皓玉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多種意義相關的詞組,例如:
1. 皓玉石:指顔色晶瑩剔透的玉石。
2. 皓玉肌膚:形容皮膚白皙如玉。
3. 皓玉凝香:用來形容美女容顔華貴,令人陶醉。
與皓玉意義相近的詞語有:
1. 潔白:指非常白淨的顔色。
2. 透明:指能夠透過看到背後物體的狀态。
3. 晶瑩:指物體猶如水晶一般明亮透徹。
與皓玉意義相反的詞語有:
1. 黑暗:指沒有光亮的狀态。
2. 陰暗:指沒有陽光照射的地方,顯得暗淡。
3. 昏暗:指燈光不足,不明亮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