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people;common people] 指人民
澤潤生民
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宋· 蘇轼《教戰守》
(1).人民。《書·畢命》:“道洽政治,澤潤生民。” 三國 魏 曹操 《蒿裡行》:“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一折:“杏黃旗上七個字,替天行道救生民。”《清史稿·世祖紀二》:“國家設官,必公忠自矢,方能裨益生民,共襄盛治。”
(2).生育人。《國語·晉語四》:“男女相及以生民也。”《孔子家語·本命》:“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是則可以生民矣。”
(3).猶言人類誕生。《詩·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時維 姜嫄 。”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音辭》:“夫九州之人,言語不同,生民已來,固常然矣。” 宋 蘇轼 《秦始皇帝論》:“昔者生民之初,不知所以養生之具。”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上》:“然自太古生民,近者二十萬歲。”
(4).指人類。《孟子·公孫丑上》:“‘ 伯夷 、 伊尹 於 孔子 ,若是班乎?’曰:‘否。自有生民以來,未有 孔子 也。’”
(5).保全士兵生命。《左傳·宣公十二年》:“ 隨季 曰:‘ 楚 師方壯,若萃於我,吾師必盡,不如收而去之。分謗、生民、不亦可乎?’” 杜預 注:“同奔為分謗,不戰為生民。” 清 唐甄 《潛書·仁師》:“古之用兵者,皆以生民,非以殺民;後之用兵者,皆以殺民,非以生民。”
(6).養民。《左傳·文公六年》:“閏以正時,時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於是乎在矣。”《逸周書·本典》:“生民知常利之道,則國彊。”《荀子·緻士》:“凡節奏欲陵,生民欲寬。” 楊倞 注:“生民,謂以德教生養民也。”
“生民”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具體分析,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人民、百姓
這是最常見的意思,泛指普通民衆。如《孟子·公孫丑上》提到“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強調孔子在民衆中的卓越地位。蘇轼《教戰守》中“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也以此義指代百姓。此外,《清史稿》中“裨益生民”即指造福人民。
生育人類
強調人類繁衍的過程。如《國語·晉語四》載“男女相及以生民也”,說明男女結合以繁衍後代;《孔子家語》也提到男女適齡婚育是“生民”的基礎。
人類誕生或起源
特指人類的初始階段,如《詩經·大雅·生民》開篇“厥初生民,時維姜嫄”,講述周始祖後稷的誕生神話。章炳麟《訄書》中“太古生民”也指人類早期曆史。
儒家思想中的“生民”
儒家經典常将“生民”與道德教化、治國理念結合。例如《尚書》強調“澤潤生民”,即通過德政養育百姓;荀子提出“生民之本”需通過禮法實現。
文學作品中的意象
《詩經·大雅·生民》以叙事詩形式記載周人祖先的起源,賦予“生民”族群開創者的象征意義。曹操《蒿裡行》“生民百遺一”則用此詞表達戰亂中百姓的苦難。
“生民”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孟子》《詩經》等原文,或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