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浮瓜沈李的意思、浮瓜沈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浮瓜沈李的解釋

亦作“ 浮瓜沉李 ”。語出 三國 魏 曹丕 《與朝歌令吳質書》:“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謂以寒泉洗瓜果解渴。後因以“浮瓜沉李”代指消夏樂事。 宋 蘇轼 《答蘇伯固書》之四:“大盆如命取去,為暑中浮瓜沉李之一快也。”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是月巷陌雜賣》:“都人最重三伏,蓋六月中别無時節,往往風亭水榭,峻宇高樓,雪檻冰盤,浮瓜沉李……通夕而罷。” 明 王雅宜 《步步嬌·初夏題情》套曲:“記昔日歡娛在畫堂,今日裡浮瓜沉李沒心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浮瓜沈李”是漢語中描述夏日消暑雅趣的經典成語,其字面意為将瓜果沉入水中浸泡,使瓜果冰涼後食用,特指古代文人用天然方式避暑的生活方式。該成語出自三國時期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的“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其中“沈”通“沉”,屬于古代漢語的異體字用法。

從構詞結構看,“浮”“沈”二字形成動作對仗,分别對應瓜、李兩種水果的冰鎮方式,展現古人利用自然水體降溫的智慧。唐代類書《初學記》将其凝練為四字格成語,宋代《太平禦覽》卷九六八引述時進一步确立了該成語的經典地位。

現代漢語使用中,該成語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典故引用,既保留着“避暑消夏”的本義,又衍生出“閑適自在”的意境延伸。如當代散文家汪曾祺在《夏天》中寫道:“西瓜以繩絡懸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聲,涼氣四溢,連眼睛都是涼的”,可視作對“浮瓜沈李”習俗的生動演繹。

成語學理層面,《漢語大詞典》标注其詞性為動詞性聯合結構,強調“通過特定動作實現消暑目的”的核心語義。《中國成語大辭典》特别指出該典故在魏晉風度中的文化象征意義,反映了古代士大夫階層追求自然適意的生活美學。

參考資料:

  1. 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 《太平禦覽》(國學導航)
  3. 汪曾祺《夏天》(人民文學出版社)
  4. 《中國成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浮瓜沈李”是一個源自三國時期的成語,常用于描述消夏的閑適生活,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釋義

出處與演變

用法與變體

  1. 常見搭配:多用于詩詞或文學作品中,如“浮瓜沈李,涼亭避暑”等場景描寫。
  2. 變體形式:也寫作“浮瓜沉李”或“沈李浮瓜”,含義相同。

示例參考

注意

如需更多文學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三國志》或古典詩詞集。

别人正在浏覽...

拗口風百歲之後謗罵般輸報錄表經兵操筆下超生鼚鼓軒舞吃虀宰相萃次耽玩單緒東闱訪舟匪匪翼翼風法幹竊榦宇宮銜歸納龁痡後景讙呶穢多胡蘆提将治解放前極功寖昌寖熾金石之言濅淫谲戾均稅康勝磕睡蟲款浃連房龍文劍冒暗郫釀潑面遒絶閏年尚子山窪詩風疏宕不拘四英竦峙堂廉糖紙特拜挺解王赫午朝門鹜外下坂丸鄉達心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