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烧角文书的意思、烧角文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烧角文书的解释

为示紧急而烧去封套一角的书信或文件。《花月痕》第四回:“话犹未了,只见门上传鼓,递进 蒲关 总兵烧角文书一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烧角文书是古代中国紧急公文传递的特殊形式,其核心特征为文书边角经火燎处理形成焦痕,以此作为紧急标识。据《汉语大词典》释义,“烧角”指“火烧文书的一角,表示紧急”,该制度最早可追溯至汉代邮驿体系,用于军事警报、灾情呈报等需加急处理的官方通信。

从历史功能角度分析,烧角文书通过物理痕迹建立了一套视觉识别系统。宋代《武经总要》记载,驿站人员见“文书角微烧毁者”需即刻换马飞递,日夜兼程不得延误,体现了古代信息传递的等级制度。明代杨慎《丹铅续录》特别指出,这种文书“不验印信,先发后奏”,说明其具有超越常规行政流程的优先级。

文献学研究表明,烧角制度随着时代变迁发生形制演变。汉代多用简牍,故以火灼木简右上角;唐宋时期纸质公文普及后,改为熏烤纸张边角。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辨析,这种形式演变既保持了紧急标识功能,又适应了不同载体的物理特性。

在文学语境中,烧角文书常作为紧急事件的象征符号。元代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有“烧角文书到洛阳,单于队仗边烽举”的唱词,生动反映了其在艺术创作中的意象运用。现代考古发现,居延汉简中存有实物例证,炭化痕迹与文献记载高度吻合,为研究古代邮驿制度提供了实物佐证。

网络扩展解释

“烧角文书”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基本含义:指古代为表示紧急而烧去封套一角的书信或文件。这种处理方式通过破坏封套的完整性,直观传达信息的紧迫性,常见于军事、政务等需要快速传递的场景。

用法与背景

  1. 紧急标识:古人用焚烧信封一角的方式提示收件人优先处理,类似现代“加急”标志。例如《花月痕》第四回提到“蒲关总兵烧角文书一道”,即描述紧急军情的传递。
  2. 历史文献记载:该词多见于明清小说和公文记载,反映古代文书传递的制度和礼仪。

其他相关

部分资料提到该词在特定语境下可能引申为“极微小的钱财”(如),但此用法较为罕见,且权威性存疑,建议以主流释义为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暗盆盆北府贝面贬放並轂不安于室洏洏方喻风池風字硯干裕高音喇叭公惭卿,卿惭长共偫咳婴寒烟怀身环桃回景谫僿较士惊恼精邃酒祸酒盌掘起刻论练要陋邑鸬鶿杓逯逯鲁阳麻炬昴毕目无流视佞佛前因后果晴波倾曲趋驰驱扇散畅伞子上肩容易下肩难烧瓷少阴食租衣税收救水斋司物送老堂布谈僧徒步推情退堂王内危身先死谢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