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銅圓的意思、銅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銅圓的解釋

[copper coin] 圓形銅質輔币,清末至抗日戰争前通用

詳細解釋

銅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銅圓是中國近代流通的一種金屬貨币,其名稱和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溯源 《漢語大詞典》定義“銅圓”為“清末至民國時期鑄造的圓形銅質輔币”,區别于傳統方孔銅錢。該詞由“銅”(材質)與“圓”(形狀)構成,體現貨币鑄造标準化特征。

二、曆史沿革 據彭信威《中國貨币史》記載,1900年廣東錢局首鑄機制“光緒元寶”銅元,直徑28毫米,面值“每百枚換一圓”,開創中國機制銅币先河。這種新式貨币逐漸取代傳統制錢,成為主要流通輔币。

三、形制特征 中國錢币博物館資料顯示,标準銅圓正面為蟠龍紋與紀地文字,背面為面值及年號,采用西方沖壓技術鑄造,具有規格統一、圖案清晰的特點。常見類型包括“十文”“二十文”等面值。

四、流通影響 《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顯示,1911年全國銅元流通量達200億枚,但因各省濫鑄導緻成色下降,1920年後逐步被鎳币取代。其流通過程反映了晚清至民國的貨币體系變遷。

五、文化延伸 在《辭海》釋義中,“銅圓”常與“銀圓”并稱,構成“銀銅雙本位”貨币體系。民間俗稱“銅闆”,在文學作品中常作為民國市井生活的典型意象出現。

網絡擴展解釋

“銅圓”一詞在不同語境下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結合曆史背景和實際使用場景詳細解釋如下:

1.字面含義與貨币屬性

銅圓是清末至民國時期流通的圓形銅質輔币,無中間方孔,采用機器鑄造(機制币)或手工制作。其基本特征包括:

2.曆史背景與産生原因

銅圓的誕生與晚清經濟危機密切相關:

3.種類與設計演變

4.文化延伸與比喻意義

在成語或文學中,銅圓因材質價值較低,常被比喻為“不值錢的事物”。例如:“他的承諾如銅圓般廉價。”

5.收藏與現狀

現存銅圓以機制币為主,手工币罕見且價值較高。部分特殊版本(如山西“貳拾文”無主錢)因曆史意義成為收藏熱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銅圓版别或經濟影響,可參考來源網頁的曆史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敗華暴豪霸橋被出兵舍并土比天高伯姜昌豐丑史傳派楚壼春煦鉏吾洞庭洞矚鬥引獨得兒歌耳根風略趕巧鍋煙子鼓舞歡欣漢字洪喬捎書花間集互訓講禮謹翕錦軒軍方窠叢口大昆陵流豔録奏梅幹菜猛鸷難為情盤鴉樸簌破愁婆羅洲柔毫蛇鬼數典忘祖稅契鎖院天亡通訊衛星通志頭足異處兔毫微薄僞貌握鏡午茶項發口縱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