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篾索的意思、篾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篾索的解釋

竹篾編的繩索。《水浒傳》第二十回:“來到窄狹港口,隻見岸上約有二三十人兩頭牽一條大篾索,橫截在水面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篾索的解釋如下:

基本詞義

篾索(miè suǒ)指用竹篾編織而成的繩索,主要用于傳統場景下的捆紮、固定或設置障礙物。

結構與用途

  1. 材質:由竹篾(竹子劈成的細長薄片)編織而成,具有韌性和耐用性。
  2. 功能:常見于古代生活或文學作品中,如《水浒傳》第二十回提到“大篾索橫截在水面上”,用于攔截船隻或制造障礙。

文學例證

《水浒傳》中描述的篾索場景,反映了其作為工具或防禦手段的實用性,印證了該詞彙在曆史語境中的具體應用。

字義分解

該詞現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描述,現代生活中已較少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篾索的意思

篾索是一個名詞,意思是用篾材編織而成的繩索。它常用于捆綁、拴綁或吊綁物體。

拆分部首和筆畫

篾索的部首是⺮,拆分後的部首是竹。它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篾索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篾字來自古文中的竹篾之篾,指的是用竹子剝下的薄片編織而成的繩索。

繁體

篾索的繁體字為篾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有很多變體,而篾索的古代寫法有些不同。古代漢字中,篾的形狀有時候是寫成⺮⿱又木的形式,索的形狀有時候是寫成⺮⿱*穴的形式。

例句

他用篾索将木材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組詞

篾闆、篾片、篾椅。

近義詞

麻繩、草繩。

反義詞

鐵鍊、鋼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