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篾索的意思、篾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篾索的解釋

竹篾編的繩索。《水浒傳》第二十回:“來到窄狹港口,隻見岸上約有二三十人兩頭牽一條大篾索,橫截在水面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篾索指用竹篾(削薄的竹條)編織而成的繩索,具有韌性強、耐用的特點,常用于傳統手工藝、農業或建築領域捆綁、固定或牽引物體。

詳細釋義:

  1. 材質與結構

    “篾”指劈成細條的竹片,“索”意為繩索。篾索通過将竹篾撚絞或編織成股,再合股成繩,利用竹材的柔韌性與抗拉性制成。其粗細可根據用途調整,常見于手工編織的粗繩或細纜形式。

  2. 傳統應用場景

    • 農業與漁業:用于固定農具、捆紮農作物(如稻稈)、編織漁網浮标等。
    • 建築與運輸:在傳統建築中固定梁木,或作為人力車、船舶的牽引繩。
    • 日常生活:制作竹筐提手、晾衣繩等,體現就地取材的智慧。
  3. 現代價值

    因環保可降解特性,篾索在生态包裝、手工藝品領域仍有應用,例如園藝支架綁帶、傳統家具修複等,成為可持續材料的代表之一。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對“篾”的解釋為“剖分竹片而成的細條”,“索”指“大繩或鍊條”,二者組合特指竹制繩索。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注明其“多用于農村或手工業場景”,強調實用性。
  3.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提及篾索編織技藝在南方竹産區(如浙江、福建)的傳承。

注:因專業辭書無公開線上鍊接,來源标注為文獻名稱;非遺網相關内容可參考:

http://www.ihchina.cn(搜索“竹編工藝”)

網絡擴展解釋

篾索的解釋如下:

基本詞義

篾索(miè suǒ)指用竹篾編織而成的繩索,主要用于傳統場景下的捆紮、固定或設置障礙物。

結構與用途

  1. 材質:由竹篾(竹子劈成的細長薄片)編織而成,具有韌性和耐用性。
  2. 功能:常見于古代生活或文學作品中,如《水浒傳》第二十回提到“大篾索橫截在水面上”,用于攔截船隻或制造障礙。

文學例證

《水浒傳》中描述的篾索場景,反映了其作為工具或防禦手段的實用性,印證了該詞彙在曆史語境中的具體應用。

字義分解

該詞現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描述,現代生活中已較少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谙習班幹部寶訓便民搏谷逋滞昌狂成比疢疠佁儗鋤鈎箠笞措意檔口雕盤绮食厎甯逢入京使俯首就縛覆訊浮蝣嘎支跟房公了貫索庋掌谷人寒菜颔詞豪管哀弦豪宦合成厚遇檢則交錯金錞敬遜經咒狙伺辣燥臉大李公麟輪辋貿蔔卯時冒嫌滅景追風孃子刨除錢根秦郵帖窮本極源若喪考妣三士式式適順頭等微子操五老峰小商販謝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