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護的意思、韶護的詳細解釋
韶護的解釋
見“ 韶濩 ”。
詞語分解
- 韶的解釋 韶 á 古代樂曲名。 美:韶光(a.美麗的春光;b.喻美好的青年時代)。韶華(同“韶光”)。韶景(美麗的春光)。韶秀(清秀)。 筆畫數:; 部首:音; 筆順編號:
- 護的解釋 護 (護) ù 使不受侵犯和損害:保護。護衛。護理。護士。護航。護林。辯護。守護。 掩蔽,包庇:護短。庇護。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韶護(sháo hù)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樂舞名稱,特指商朝開國君主商湯時期的代表性宮廷樂舞。該詞由“韶”與“護”二字複合而成,承載着禮樂文化與政治象征的雙重内涵。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詞源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基本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韶護”專指商湯之樂,是商代用于祭祀、慶典的官方樂舞。其名稱始見于《尚書·益稷》,記載夏禹時代已有“《箫韶》九成”的樂舞,而商湯承襲并改制為《韶護》,象征商朝禮制的正統性。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7卷,第140頁。
二、詞源解析
-
韶:
本義為“虞舜之樂”(《說文解字》),後引申為美好、和諧的音樂。如《論語·述而》載孔子“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足見其藝術感染力。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中華書局版。
-
護(通“濩”):
原指水流聲,後特指商湯樂舞。《禮記·樂記》鄭玄注:“湯樂曰《大濩》,以護民也。”“護”在此既表樂名,亦含“護佑天下”的政治寓意。
來源:《禮記正義》(孔穎達疏),十三經注疏本。
三、文化意義
《韶護》作為商代禮樂核心,具有三重功能:
- 祭祀通神:用于宗廟祭祀,溝通祖先與神靈(《周禮·春官·大司樂》)。
- 政治象征:彰顯商湯“以德承天命”的合法性,如《呂氏春秋·古樂》載“湯命伊尹作《大護》”。
- 藝術典範:其樂曲結構被周代《大武》吸收,成為“六代之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來源:《周禮注疏》(賈公彥疏);《呂氏春秋集釋》(許維遹撰)。
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尚書·益稷》,中華書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 《禮記·樂記》,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 《周禮·春官》,四部叢刊本。
- 《呂氏春秋·古樂篇》,中華書局許維遹集釋本。
(注:因古籍原版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通過權威出版社紙質書或“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等可信數據庫查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韶護”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áo hù,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本義:指商湯時期的宮廷雅樂名稱,又稱“韶濩”或“韶頀”。
- 引申義:後泛指廟堂、宮廷中的雅正音樂,或古典正統樂舞的統稱。
2.出處與背景
- 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見舞《韶濩》者。” 杜預注:“殷湯樂。” 孔穎達進一步解釋:“以其防濩下民,故稱濩也……韶亦紹也,言其能紹繼大禹也。”
- “韶”原為舜帝時期的樂舞名(如《韶》樂),而“濩/護”為商湯樂名,二者結合後形成“韶護”,成為商湯時期的代表性音樂。
3.具體解釋
- 字形演變:古籍中寫作“韶濩”“韶頀”等,屬通假或異體字現象。
- 文化意義:象征禮樂教化,是古代“先王之樂”的代表,常用于祭祀、慶典等莊重場合。
4.擴展說明
- 單字拆分:
- 韶:本指舜帝樂曲,後引申為美好(如“韶光”)。
- 護:此處為專名用字,與“濩”通假,不取“保護”義。
5.現代使用
- 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相關研究,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及相關注疏,或查閱古代音樂史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誖語出禦辭説蹙地打撺盜截大主教丢荒芳餌菲什風箒覆廕公會堂公積金詭服閨合谷粜還行豪豨豪恣花柳症黃壤還願賄買見解焦朋禁障隽器鞠讻坎井之鼃刊章爛爛老大伯亮許缭祭梨花闆陵使毛盤毛頭紙民心逄逄頖國癖愛虔祗期集院青筱箔毬式拳技畎戎熱碌碌傷腦筋賞心樂事山陬神飛色舞士望綏撫啼叫湘吳小商販骁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