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定撫慰。《漢書·翟方進傳》:“是以廣立王侯,并建曾玄,俾屏我京師,綏撫宇内。”《舊唐書·令狐楚傳》:“ 楚 綏撫有方,軍民胥悅。”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二月三十日》:“其用意在綏撫其民人,輯和其部族,墾闢其荒地,聯絡其邦交,沉幾觀變,引而不發。”
“綏撫”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uí fǔ,其核心含義是通過安撫、撫慰的手段來平定人心或穩定局勢。以下是詳細解釋:
“綏撫”強調以非暴力方式達成穩定,常見于曆史文獻和政治策略中,適用于需要緩和矛盾、安定人心的情境。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漢書》《舊唐書》等典籍。
綏撫(suí fǔ)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使人安撫、安慰的意思。它主要用于形容人們對他人情緒的緩和、安撫和寬慰。
綏撫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纟”是上部分,為纖維類漢字的部首,表示與纖維、紗線等相關。而“卩”是正下方的一部分,為印章類漢字的部首,表示與印章、文書等有關。
綏撫共包含了12個筆畫,其中“綏”字有6個筆畫,而“撫”字有6個筆畫。
綏撫的含義來源于古代的軍事用語。在古代,它是指用溫和的手段處理邊境地區的紛争,穩定邊疆,使得邊境地區得到安撫和治理。在手寫簡體中文中,沒有對應的繁體字。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對于綏撫這個詞,一般采用的是更加經典的書法字體。具體寫法可以參考古代字典或碑帖。然而,在現代常用書寫中,我們一般使用簡化字形。
1. 在社會動蕩時期,政府的任務就是要以暴制暴,同時也要綏撫人民的情緒。
2. 面對遇到困難的朋友,我們應該綏撫他們的情緒,給予支持和鼓勵。
組詞:寬綏、安撫、撫慰、平撫。
近義詞:安慰、緩和、撫慰。
反義詞:激怒、激勵、激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