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护的意思、韶护的详细解释
韶护的解释
见“ 韶濩 ”。
词语分解
- 韶的解释 韶 á 古代乐曲名。 美:韶光(a.美丽的春光;b.喻美好的青年时代)。韶华(同“韶光”)。韶景(美丽的春光)。韶秀(清秀)。 笔画数:; 部首:音; 笔顺编号:
- 护的解释 护 (護) ù 使不受侵犯和损害:保护。护卫。护理。护士。护航。护林。辩护。守护。 掩蔽,包庇:护短。庇护。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韶护(sháo hù)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乐舞名称,特指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时期的代表性宫廷乐舞。该词由“韶”与“护”二字复合而成,承载着礼乐文化与政治象征的双重内涵。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词源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详细阐释:
一、基本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韶护”专指商汤之乐,是商代用于祭祀、庆典的官方乐舞。其名称始见于《尚书·益稷》,记载夏禹时代已有“《箫韶》九成”的乐舞,而商汤承袭并改制为《韶护》,象征商朝礼制的正统性。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7卷,第140页。
二、词源解析
-
韶:
本义为“虞舜之乐”(《说文解字》),后引申为美好、和谐的音乐。如《论语·述而》载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足见其艺术感染力。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中华书局版。
-
护(通“濩”):
原指水流声,后特指商汤乐舞。《礼记·乐记》郑玄注:“汤乐曰《大濩》,以护民也。”“护”在此既表乐名,亦含“护佑天下”的政治寓意。
来源:《礼记正义》(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本。
三、文化意义
《韶护》作为商代礼乐核心,具有三重功能:
- 祭祀通神:用于宗庙祭祀,沟通祖先与神灵(《周礼·春官·大司乐》)。
- 政治象征:彰显商汤“以德承天命”的合法性,如《吕氏春秋·古乐》载“汤命伊尹作《大护》”。
- 艺术典范:其乐曲结构被周代《大武》吸收,成为“六代之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周礼注疏》(贾公彦疏);《吕氏春秋集释》(许维遹撰)。
参考文献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尚书·益稷》,中华书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 《礼记·乐记》,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 《周礼·春官》,四部丛刊本。
- 《吕氏春秋·古乐篇》,中华书局许维遹集释本。
(注:因古籍原版无直接网络链接,建议通过权威出版社纸质书或“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等可信数据库查证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韶护”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áo hù,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本义:指商汤时期的宫廷雅乐名称,又称“韶濩”或“韶頀”。
- 引申义:后泛指庙堂、宫廷中的雅正音乐,或古典正统乐舞的统称。
2.出处与背景
- 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舞《韶濩》者。” 杜预注:“殷汤乐。” 孔颖达进一步解释:“以其防濩下民,故称濩也……韶亦绍也,言其能绍继大禹也。”
- “韶”原为舜帝时期的乐舞名(如《韶》乐),而“濩/护”为商汤乐名,二者结合后形成“韶护”,成为商汤时期的代表性音乐。
3.具体解释
- 字形演变:古籍中写作“韶濩”“韶頀”等,属通假或异体字现象。
- 文化意义:象征礼乐教化,是古代“先王之乐”的代表,常用于祭祀、庆典等庄重场合。
4.扩展说明
- 单字拆分:
- 韶:本指舜帝乐曲,后引申为美好(如“韶光”)。
- 护:此处为专名用字,与“濩”通假,不取“保护”义。
5.现代使用
- 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献或相关研究,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左传》及相关注疏,或查阅古代音乐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骜亢膘息逼促别扭不偏不倚补纫答拜蹈机甘心如荠高蹈远举哽恸公理化方法贯属合聚河鱼天雁吼生铜黄甲花梢鉴定人剪发被褐詃引街树疾快禁额锦凤矜世取宠棘庭辑熙极众觉悟两性轮回酒没一妙理密处密箐千叶清帮清耀启行确苦任人唯亲容宽丧精森人山果生聚教养释怀水芙蓉随时度势汤匙田郎条条大路通罗马透墒亡八文摘闲翫小还喜眉笑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