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傑出的人才。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七缪》:“夫人材不同,成有早晚……有少無智而終無所成者,有少有令材遂為雋器者。”
“隽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隽器”指傑出的人才,常用于形容才智超群、能力出衆的人。其中: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魏國劉劭的《人物志·七缪》。原文提到:
“夫人材不同,成有早晚……有少無智而終無所成者,有少有令材遂為雋(隽)器者。”
此句通過對比不同人才的成長軌迹,強調“隽器”是年少時便展露才能并最終成就卓越的人。
該詞屬于文言詞彙,若需進一步了解其用法或相關成語,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隽器》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優雅的儀器”或“精美的音樂樂器”。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各種樂器,強調其精緻和雅緻的特質。
《隽器》由部首“隹”(zhuī)和“器”(qì)組成,隹部意為“鳥”,筆畫順序為“隹”(5畫)+ “器”(8畫)= 13畫。
《隽器》一詞的使用源自古代漢字演變。其中“隽”(juàn)意為“美好”或“精巧”,用于形容優雅和高貴的事物。而“器”(qì)則指代儀器或樂器。将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形成了“隽器”的詞義。
《隽器》的繁體字為「雋器」。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我們可以看到《隽器》采用隸書的形式,隸書是古代漢字的一種字體,較為工整和規範。
1. 這把古筝真是一件《隽器》,音色優美動聽。
2. 這支筆的外形設計簡潔,真是一支《隽器》。
隽美、隽永、隽語、隽譽、隽秀、隽氣
精妙的樂器、高雅的樂器、精巧的樂器
粗糙的樂器、笨重的樂器、低劣的樂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