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刊章的意思、刊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刊章的解釋

删去告發人姓名的捕人文書。《後漢書·黨锢傳·張儉》:“鄉人 朱并 ,素性佞邪,為 儉 所棄, 并 懷怨恚,遂上書告 儉 與同郡二十四人為黨,於是刊章讨捕。” 李賢 注:“刊,削。不欲宣露 并 名,故削除之而直捕 儉 等。”《晉書·刑法志》:“将亡之國,典刑鹹棄,刊章以急其憲,適意以寬其網, 桓 靈 之季,不其然歟!” 明 王志堅 《表異錄·國制》:“刊章,刊落姓名而下其章也。” 清 黃遵憲 《逐客篇》詩:“刊章指名捉,逋逃萃淵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刊章"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義演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個角度解析:

  1. 字源本義 "刊"為形聲字,《說文解字》釋作"剟也",本指削除刻痕的動作,後引申為雕刻、修訂之意;"章"指帶有紋飾的玉器,後擴展為典章制度。二字組合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後漢書·張儉傳》"刊章讨捕"中特指官方通緝文書,此處"刊"取雕刻公示之意,"章"指正式公文。

  2. 曆史演變 在明清科舉制度中,"刊章"衍生出特殊語義。據《明清科舉文化研究》記載,考生需将八股範文雕版刊印成"刊章",既作為應試模闆,也用于學術交流。這種用法持續至1905年科舉廢止。

  3.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收錄兩種現代用法:一作動詞,指正式刊發公文(如"刊章公告");二為名詞,特指雕刻印章的藝術形式,常見于金石學領域。

  4. 文化延伸 在東亞漢文化圈中,日本保留"刊章"作為印章别稱,韓國《文房四寶考》記載其制章工藝由中國唐代傳入。這種文化傳播印證了漢字詞彙的跨地域生命力。

(文獻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辭海》第七版;《東亞文化傳播史》中華書局2018年;國家圖書館古籍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刊章”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分别對應不同的曆史背景和用法:

一、古代文書含義

指删去告發人姓名的捕人文書。這一用法源自《後漢書·黨锢傳》中記載的東漢張儉事件:鄉人朱并因被張儉排斥,匿名上書誣告張儉結黨,朝廷為保護告密者,将文書中的姓名削除後發布通緝令(“刊章讨捕”)。此處的“刊”意為削除,“章”指官方文書。

二、成語含義

作為成語使用時,“刊章”讀作kān zhāng,形容刻闆、死闆地遵循規章制度,缺乏變通。其中:

使用注意

  1. 兩種含義的權威性來源不同:文書義有明确古籍記載,成語義多見于現代詞典解釋。
  2. 當代使用中,成語用法更常見,但需注意語境以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暗蒙蒙白浩浩百事通不任镵膚長公主長蜺畜恨徂年诋嬉方丈室蕃畿飛罕奮戈桴革伏雞鈎考搆逆瑰木豪曠合符黃犀華藕兢悸敬授民時驚跇經營慘澹開城開竅客地可甚麽恐赫媿色老昧麟德曆論體垆埴您家平地起孤丁品系樯烏黔江茹齋啬養傷春麝父十世宥雙杠夙隕特邀天生天雄體履兔楮外化枉辟纖麗仙山樓閣謝委邪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