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黃土。《書·禹貢》:“ 雍州 ……厥土惟黃壤,厥田惟上上。” 晉 潘嶽 《西征賦》:“蹈 秦 郊而始闢,豁爽塏以宏壯,黃壤千裡,沃野彌望。”參見“ 黃土 ”。
(2).分布在熱帶、亞6*熱帶潮濕地區的黃色土壤,含有大量鐵的氧化物,有黏性和強酸性,缺乏磷分。我國南方和西南有這種土壤。俗稱“黃泥”。
(3).猶黃泉。《三國志·吳志·孫晧傳》“以濟元元”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天匪亡 吳 ,孤所招也。瞑目黃壤,當復何顔見四帝乎!” 唐 杜牧 《池州李使君殁後十一日處州新命始到後見歸妓感而成詩》:“黃壤不知新雨露,粉書空換舊銘旌。” 清 洪楝園 《懸岙猿·島别》:“休思量,灘頭戲嬉枝頭望,故山風月任徜徉,隻怕你主人不日歸黃壤。”參見“ 黃泉 ”。
(4).地中;地底下。 唐 高彥休 《唐阙史·薛氏子為左道所悮》:“左道曰,家童暨役客輩,悉命具畚鍤之類,俟擇日發土,須臾可以目驗矣。無術以制,則逃匿黃壤,不復能追。”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黃壤漢語 快速查詢。
黃壤是亞熱帶濕潤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典型土壤類型,具有以下特征:
定義與形成
黃壤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潮濕地區,由脫矽富鋁化作用及鐵、鋁氧化物水化形成。其标志性特征是心土層因含大量水合氧化鐵(針鐵礦)呈現黃色。
理化性質
分布區域
主要集中在中國南方及西南地區,如四川、貴州、雲南、福建、廣西等省的山地或高原。垂直分布上,常位于紅壤之上、黃棕壤之下。
分類與利用
根據發育程度分為三類:
更多詳細分布及改良案例可參考來源網頁(如、8)。
黃壤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黃色的土壤。黃壤通常呈現出黃色調,這是由于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黃色顆粒狀物質。黃壤廣泛分布在中國的黃土高原地區,是農業生産的重要土壤類型之一。
黃壤的部首是土,表示與土地或土壤有關。黃壤的總筆畫為13個。
黃壤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它是由兩個原本分開寫的字合并而成。黃字指的是顔色,壤字指的是土地。在繁體字中,黃壤的寫法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中,黃壤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黃字在古代常以“黃”寫作,壤字以“壤”寫作。
1. 農民們通過耕種,使黃壤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
2. 區别于其他類型的土壤,黃壤在農業生産中有着特殊的作用。
1. 黃壤地:指的是黃土高原地區的土地。
2. 黃壤農業:以黃壤為基質進行農作物種植的農業生産。
近義詞:黃土、黃土地。
反義詞:黑土、紅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