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左的意思、山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左的解釋

(1).山的東側。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江水三》:“﹝ 翼際山 ﹞上有 吳 江夏 太守 陸渙 所治城……山左即 沔水 口矣。”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某别駕》:“某别駕之任 嶺 南,值大雨,借館於山左 許氏 家。”

(2).特指 山東省 。因在 太行山 之左(東),故稱。 清 黃宗羲 《通議大夫靳公傳》:“先世為 山左 之 歷城 人。” 清 劉大櫆 《翰林編修李公墓志銘》:“ 治運 提學 山左 ,公主校閲,甄拔號得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山左"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地理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太行山以東的地區,在曆史上主要作為山東省的别稱使用。以下從詞典釋義、曆史沿革、文化内涵等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1. 字面地理指向

    "山左"一詞源于中國古代方位命名法。"山"特指太行山脈,"左"指方位上的"東"(古人面南背北時,左手邊為東)。故"山左"即太行山以東的廣袤區域。

  2. 曆史行政區代稱

    自明代設立山東承宣布政使司(省級行政單位)後,"山左"逐漸成為山東省的固定代稱,與"山右"(山西省)相對。清代延續此用法,如《清史稿》中常見"山左名士""山左文獻"等表述,均指山東。


二、曆史沿革與文獻依據


三、文化内涵與延伸意義

  1. 地域文化象征

    "山左"承載着齊魯文化底蘊,常與"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等意象關聯。清代王士禛、蒲松齡等文學家被歸為"山左詩人",凸顯地域文化認同。

  2. 現代使用場景

    當代語境中,"山左"主要用于曆史研究、古籍整理及地方文化表述(如"山左遺風"),日常口語已較少使用,但作為山東的雅稱仍見于學術、文學領域。


四、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1. 《漢語大詞典》

    山左:特指山東省。因在太行山之左(東),故稱。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2. 《中國地名語源詞典》

    山東省别稱"山左",源于明清時期以太行山為坐标的方位命名體系,與"山右"(山西)對稱。

    (來源:史為樂主編《中國地名語源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年)

  3. 《辭源(修訂本)》

    山左:舊稱山東省。太行山以東之地,山東省在其範圍内。

    (來源:商務印書館編輯部《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88年)


五、古籍例證


"山左"是以太行山為地理坐标的曆史性地名稱謂,其語義演變體現了中國古代方位命名傳統與行政區劃的深度融合,是研究山東曆史地理與文化身份的關鍵詞。

網絡擴展解釋

“山左”一詞主要有兩種釋義,綜合曆史文獻和地理概念分析如下:

  1. 字面地理含義(山的東側)
    源自古代方位描述,以山脈為參照物時,“左”指東側(因古人面南定位,左手為東)。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記載“山左即沔水口矣”,即描述山脈東側的水系分布。

  2. 特指山東省的别稱
    因山東省位于太行山以東(左),明清文獻中常用“山左”代指山東。例如清代黃宗羲《通議大夫靳公傳》提到“先世為山左之曆城人”,此處“山左”即指山東。類似用法還有“江左”(長江下遊以東地區)的方位命名邏輯。

補充說明:該詞在曆史文獻中多用于地理标識,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需注意語境區分具體指山脈方位還是地域别稱。

别人正在浏覽...

跋扈将軍白描白劄子渤湧部首春國詞英村沽打虎牢龍大清髶發兒嬉飜流水封金刊玉脯饩供尖共枝别幹光碌碌古調不彈鶴唳華亭橫蟲話碴兒壞微皇太孫簡恤舊醅開合自如快士勞資科纍纍若若賿曹領抹淩錐倫侯緑醑慢帳墨西哥高原内座甯靖片言平野破浪窮虛神鵝石垩試劑霜匣擡估談不容口天花天花亂墜秃骭威震天下文昌魚無乃憲極小寶貝下聽希古細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