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意思、大清的詳細解釋
大清的解釋
(1).謂大道。《管子·内業》:“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鑑於大清,視於大明。” 尹知章 注:“大清,道也。”
(2).指政治清明。《隸釋·漢太尉楊震碑》:“立朝正色,恪勤竭忠,無德不旌,靡惡不形,将訓品物,以濟大清。”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清的解釋 清 ī 水或其他液體、氣體純淨透明,沒有混雜的東西,與“濁”相對:清水。清泉。清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清清”;b.舊時指負有名望,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清澈。清碧。清朗。清新。清醇。月白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大清”的詞義解釋與曆史内涵,綜合權威資料分析如下:
一、詞語本義解析
-
哲學範疇
《管子·内業》中“大清”指代宇宙運行的根本法則,即“大道”。如“鑑於大清,視於大明”的表述,強調對自然規律的洞察。
-
政治語境
漢代《太尉楊震碑》以“大清”喻指政治清明,形容國家治理有序、社會和諧的狀态。這種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對理想政治的贊頌。
二、作為曆史朝代的專稱
-
政權建立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取代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标志着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誕生。這一名稱既承襲“政治清明”的治國理想,又蘊含五行學說中“水克火”(清屬水,明屬火)的政權合法性隱喻。
-
曆史沿革
- 奠基: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創立八旗制度
- 鼎盛:康熙至乾隆時期形成“康乾盛世”,疆域達1300萬平方公裡
- 衰落:1840年鴉片戰争後逐步淪為半殖民地,1912年溥儀退位宣告終結。
-
制度遺産
通過《尼布楚條約》确立現代國際外交範式,攤丁入畝改革奠定財稅體系基礎,多民族治理模式影響深遠。
三、語義演變對比
類别 |
原初詞義 |
朝代引申義 |
内涵 |
抽象哲理概念 |
具體政權實體 |
外延 |
適用于任何清明政治形态 |
特指1616-1912年的滿族政權 |
語境 |
先秦至漢代的哲學/政治論述 |
明清史研究中的專有名詞 |
如需了解清朝具體曆史事件或制度演變,可參考《尼布楚條約》籤訂始末、八旗制度的社會功能等專題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太棒了!"大清"這個詞有着豐富的含義和曆史背景。下面是對你提出的問題的簡短回答:
意思: "大清"一詞主要指的是清朝,這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朝代。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大清"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大"和"清"。它的總筆畫數是12。
來源: "大清"這個詞最初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獻中的一些記錄,描述了清朝的崛起和統治。
繁體: 在繁體中,"大清"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 "大清"的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基本結構和含義相似。
例句: "大清"這個詞在句子中可以用于描述清朝的曆史事件、文化特點等。例如:"大清時期,中國經曆了很多社會變革。"
組詞: "大清"這個詞可以和其他詞彙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詞組。例如:"大清宮殿"、"大清政府"等。
近義詞: 與"大清"有類似或相近含義的詞語有"清朝"、"清國"等。
反義詞: 與"大清"意思相反的詞語可能是"大明",表示大明朝。
希望這些簡短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隨時問我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