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團練的意思、團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團練的解釋

(1) [civil corps]∶從宋至民國初年的為地主階級鎮壓農民起義的反動武裝組織

(2) [military training]∶組織起來進行軍事訓練

(3) [militia] 由群衆組織的自衛團體

謝莊團練 馮。——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詳細解釋

(1).組織、訓練。 唐 陸贽 《誅李希烈後原宥淮西将吏并授陳仙奇節度诏》:“應被 希烈 差點兵馬及團練子弟,并即放散。”《舊唐書·李石傳》:“ 福 ( 李福 )團練鄉兵,屯集要路,賊不敢犯。”《七國春秋平話》卷上:“ 樂毅 知得 齊 兵出城下寨,遂團練兵卒,合 秦 、 魏 、 韓 、 趙 四國兵百萬,屯於 濟 西下寨。”

(2). 宋 代至 民國 初年,于正規軍之外就地選取丁壯,加以訓練的地主武裝組織,稱團練。《續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元年》:“諸軍團練,以五人為伍,伍有長;五伍為甲,甲有正;四甲為隊,五隊為部,皆有二将;五部為軍,有正副統帥。”

(3).團練的頭目。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一:“奏知娘娘:新婦嫁十三團練爾,即不曾嫁他官家。”《水浒傳》第三十回:“眼見得是 張團練 替 蔣門神 報仇,買囑 張都監 ,卻設出這條計策陷害 武松 。” 清 王韬 《洋務上》:“治民先在簡擇牧令,練兵先在整頓團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團練”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方面:

一、基本定義

團練指地方民兵組織或軍事訓練活動,其核心特點是非正規軍性質,成員多為當地民衆。該制度起源于唐代,延續至民國初期。

二、曆史演變與功能

  1. 組織訓練活動
    唐代文獻已出現“團練”作為動詞的用法,指對民衆進行軍事化編組和訓練,如《舊唐書》記載李福“團練鄉兵”以防禦敵軍。

  2. 地方武裝組織
    宋代至民國時期,團練發展為地主階級主導的武裝力量,主要職能包括:

    • 維護地方治安
    • 鎮壓農民起義(如清代太平天國運動中曾國藩組建湘軍)
    • 抵禦外敵入侵(如清稗類鈔記載謝莊團練抗擊侵略者)
      其組織結構以“伍—甲—隊—部—軍”為層級,成員從本地丁壯中選拔。
  3. 官職頭銜
    宋代起,“團練”也指該武裝組織的負責人,如《鐵圍山叢談》提到“十三團練”作為官職稱謂。

三、曆史評價

團練具有雙重性:一方面作為民間自衛力量在抵禦外敵時發揮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常被統治階級用于鎮壓民衆反抗,如鎮壓太平天國時與正規軍配合作戰。

提示:如需了解具體曆史事件中的團練案例(如湘軍、淮軍),可查閱《清史稿》或地方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團練

團練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包含了"團"和"練"這兩個字。其中,"團"的部首是"囗",筆畫數為3畫;"練"的部首是"纟",筆畫數為7畫。

來源

團練這個詞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團"字的本義是紮成一束的草木,後來引申為組織、集合的意思。而"練"字的本義是用線細心編制,後來引申為鍛煉、磨練的意思。因此,"團練"可以理解為通過組織集合來進行鍛煉和磨練。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團"字的寫法為「團」,而"練"字的寫法為「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團"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差異。其上方多有一點狀的勾,表示束縛或抱在一起的意思。而"練"字的古代寫法則是以左邊的"纟"為主體,右邊則是由"兼"和"少"兩個字組成。

例句

1. 為了增強團隊凝聚力,公司定期進行團練活動。

2. 學生們每天進行團練,以提高體能和紀律性。

組詞

團練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多個有意義的詞語,比如:

- 團隊:指由幾個人共同組成的集體。

- 練習:指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反複訓練來提高技能。

- 練功:指通過特定動作、動作組合的訓練來提升身體素質或技能。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團練的近義詞包括團體訓練、團體鍛煉等,它們都強調通過集體的方式進行鍛煉和訓練。反義詞可以是個人訓練、個人鍛煉,即強調個體單獨進行訓練和鍛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