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烘烘的意思、烘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烘烘的解釋

(1).火盛貌。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二折:“我嚥下去有似熱油澆,烘烘的燒五臟。”《水浒傳》第九二回:“少頃,草場内烘烘火起,烈焰沖天。”《紅樓夢》第九七回:“那紙沾火就着,如何能夠少待,早已烘烘的着了。”《花月痕》第四回:“一陣風過,遍地的枯草,烘烘燒着。”

(2).喧鬧貌。《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 崔待詔 ﹞連忙推開樓窗看時,見亂烘烘道:‘ 井亭橋 有遺漏!’”《西遊記》第九三回:“當夜睡還未久,即聽雞鳴。那前邊行商烘烘皆起,引燈造飯。”

(3).昏迷貌。 元 楊梓 《霍光鬼谏》第三折:“隻落的三魂杳杳,四體烘烘,七魄悠悠。”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二折:“空着我烘烘醉眼迷芳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烘烘”是一個漢語拟聲詞兼形容詞,主要從聲音和感覺兩方面描述火或熱氣相關的情景,具有鮮明的形象色彩。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拟聲詞:形容火燃燒或熱氣蒸騰的聲音

    模拟火焰燃燒時發出的持續、低沉聲響或熱氣湧動聲。

    例:“爐火烘烘作響,驅散了冬夜的寒意。”(《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2. 形容詞:形容溫暖、熾熱的狀态

    強調由火或熱氣帶來的溫暖、燥熱感受,可引申為熱鬧或熱烈的氛圍。

    例:“太陽曬得地上烘烘的,暑氣逼人。”(《漢語大詞典》)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三、文學用例與語境

  1. 經典文學中的拟聲用法

    《紅樓夢》第五十回:“(火盆)炭火烘烘,上面坐着水壺。” ——凸顯冬日取暖場景的聲響細節。

    來源:曹雪芹. 紅樓夢[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2. 現代文學中的引申義

    路遙《平凡的世界》:“窯洞裡暖烘烘的,彌漫着旱煙和飯香的氣息。” ——通過熱感描寫營造生活氣息。

    來源:路遙. 平凡的世界[M]. 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7.


四、方言與特殊用法

在部分方言(如吳語、西南官話)中,“烘烘”可形容氣味濃烈(如“臭烘烘”),此用法已被普通話吸收。《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收錄相關詞條。

來源:李榮.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綜合卷)[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網絡擴展解釋

“烘烘”是一個疊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以下為詳細分析:

1. 火勢旺盛的形态 指火焰燃燒熾烈的狀态,常見于文學作品中描述火場場景。例如《水浒傳》第九二回提到“草場内烘烘火起”。這一含義也延伸出象聲詞特性,如爐火發出“烘烘”聲()。

2. 溫暖或熱鬧的氛圍 常用于表達溫度或環境的熱烈感:

3. 昏迷狀态(古義) 屬于較冷僻的用法,元代雜劇《魔合羅》中“烘烘的燒五髒”借火勢隱喻身體不適感()。


使用特點:現代漢語中主要使用前兩種含義,第三種已較少見。該詞通過疊字形式強化了“烘”字本身的火烤、加熱意象(),常見于口語化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哀祭跋扈将軍百載摽身薜荔衣裁削參注長棘超趠沉吟未決車轍摧剛為柔滴定冬服廢徹封勒風亭憤厥墳垆伏雨高溪鲠議聒絮彙流家祠枷禁洊歲箭魚茭牧擊饞盡可能酒樓機暇镌切勒限兩丱離愁亂雜雜母氏餒稿讴頌乞奪齊盟邛萊戎公森衰賞不踰日生物降解設守視力首坐挺硬亡室猬鋒螗斧尾翼閑飯鹹陟顯著效勞溪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