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nder (or impede) sb.;be a drag on sb.;hold sb. back] 比喻牽制、阻撓别人或事物使不得前進
比喻牽制、阻撓别人或事物使不得前進。 趙樹理 《三裡灣·菊英的苦處》:“﹝我﹞沒有能像人家那些進步的婦女來動員他參加*********,可是也沒有學那些落後婦女來拖後腿。” 茹志鵑 《高高的白楊樹·如願》:“這怎麼行!工作!你懂不懂?就是最要緊最要緊的事情,你怎麼能拖後腿?”
“拖後腿”是一個常用漢語成語,具有以下多維度解釋:
核心詞義
比喻因自身或他人的牽制、阻礙,導緻整體或他人的進展受阻。例如在團隊合作中,若某人效率低下影響整體進度,就會被形容為「拖後腿」。
語言特征
應用場景
文化延伸
該成語衍生出「拖後腿專業戶」等網絡流行語,并對應英文表達「be a drag on someone」。值得注意的是,正确寫法為「拖」而非「托」。
使用建議:在正式場合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因貶義色彩過強引發誤解;在數據分析等場景使用時,建議配合具體數據說明(如「貢獻率低于平均值」)以增強客觀性。
“拖後腿”是一個常見的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的存在使得整體發展受到拖延或阻礙的情況。
“拖後腿”的拆分結果如下:
這個成語的來源并不完全明确,但常見的解釋是源自戰場上的情景。據說在古代戰争中,如果士兵的一條腿被敵人砍斷,那麼他就會拖着殘缺的腿把自己帶回部隊,這樣整個隊伍的行進速度就會被拖慢。因此,“拖後腿”一詞就引申為阻礙、拖延整體發展的意思。
“拖後腿”的繁體字為「拖後腿」。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這個成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例句,幫助理解和應用“拖後腿”這個成語:
與“拖後腿”相關的詞彙有:
與“拖後腿”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與“拖後腿”相反的意思的詞彙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