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幹枯的毛筆。意謂久未執筆。 清 周亮工 《長年乞書》詩:“溽暑枯毫冰樣冷,不妨載入白雲鄉。”
(2).比喻才思貧乏。自謙之詞。 清 李漁 《慎鸾交·心歸》:“枯毫不合贊群葩,愁負 江 南第一花。”
“枯毫”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字面含義:幹枯的毛筆
指毛筆因久未使用而幹枯,常用于表達長時間未執筆的狀态。例如清代周亮工在《長年乞書》中寫道:“溽暑枯毫冰樣冷,不妨載入白雲鄉。” 這裡以“枯毫”暗喻擱置筆硯的冷寂感。
比喻含義:才思貧乏(自謙之詞)
古代文人常以“枯毫”自謙文思枯竭或創作能力不足。如清代李漁在《慎鸾交·心歸》中提及:“枯毫不合贊群葩,愁負江南第一花。” 此處通過“枯毫”委婉表達自謙之意。
補充說明:該詞屬于古典文學中的特定表達,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詩詞或仿古語境中。兩個義項均通過具體詩句體現,既包含實物描寫,也延伸出抽象的自謙情感。
《枯毫》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毛筆已經幹枯了,無法繼續書寫。
《枯毫》由兩個部首組成:木(mù)和毛(máo)。它一共有9個筆畫。
《枯毫》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的文人雅士中,常常使用毛筆進行寫作和繪畫。毛筆是用動物毛制成,因此容易受到環境中的濕氣影響而變得幹枯。所以當毛筆幹枯無法繼續使用時,就出現了“枯毫”這個詞。
《枯毫》的繁體字是「枯毫」,形狀與簡體字相同,隻是書寫方式略有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以《枯毫》為例,古時候的寫法是「枯凞」。其中的「凞」是由兩個單獨的部首構成的:冖和彡。
1. 他的筆枯毫了,不能寫字了。
2. 他思考了好一會兒,毛筆在紙上停頓,枯毫了。
枯木、毫毛、幹枯、書寫、繪畫
枯竭、枯燥、筆架
滋潤、潤澤、濕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