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誰昔的意思、誰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誰昔的解釋

疇昔;從前。誰,發語詞。《詩·陳風·墓門》:“知而不已,誰昔然矣。” 孔穎達 疏引 郭璞 曰:“誰,發語辭。” 朱熹 集傳:“誰昔,昔也,猶言疇昔也。” 宋 司馬光 《祁國長公主特進封衛國長公主制》:“寵光之盛,誰昔而然。” 清 錢謙益 《尚寶司少卿袁可立母安氏加贈宜人制》:“ 瀧岡 之表,未艾于今; 介山 之封,有光誰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誰昔”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詳細解析

  1. 語義核心: 表示對過去的泛指,強調時間流逝或人事變遷。例如《詩經·國風·墓門》中“知而不已,誰昔然矣”,意為“明知錯誤卻不改,從前便是如此”。

  2. 語法功能:

    • “誰”在此處為發語詞,僅起引出話題作用,類似“夫”“蓋”等虛詞用法。
    • 常見于古典文獻,現代漢語已不再使用。

三、出處與例證

  1. 經典文獻:
    • 《詩經·陳風·墓門》:“知而不已,誰昔然矣。”
    • 朱熹《詩集傳》注:“誰昔,猶言疇昔也。”
  2. 後世引用: 如宋代司馬光《祁國長公主特進封衛國長公主制》中“寵光之盛,誰昔而然”,表達對昔日榮光的追憶。

四、情感色彩

該詞常帶有對往事的懷念或感慨,如清代錢謙益文中“有光誰昔”暗含今昔對比的怅惘。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誰昔

《誰昔》用于古代文言文中,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下面将從多個方面解釋這個詞語。

詞義

《誰昔》可以解讀為“誰曾經”、“誰以前”的意思。在句子中,它常常用來引申表示過去的某個時刻或某個事件。

部首和筆畫

《誰昔》由“辶”部和“日”字部組成。其中,“辶”部是康熙字典中的偏旁部首,表示走路的意思。它在《誰昔》中的位置屬于左邊。“日”字部是漢字中常見的一個字部,表示太陽或者與時間有關的概念。它在《誰昔》中屬于右邊。

根據筆畫統計,整個詞語《誰昔》一共由10畫組成,其中“誰”字有7畫,“昔”字有3畫。

來源與繁體

《誰昔》在古代文言文中被廣泛使用,于是在繁體字中也有對應的寫法。繁體字中,“誰”字前面加上了小偏旁“又”,即“誰”,表示相同的意思。而“昔”字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的漢字寫法,整個詞語《誰昔》的寫法會有所不同。在《說文解字》等部分古代字典中,可以找到一些不同的寫法,如《誰昔》的部首可以寫作“足”或者“辵”,“昔”字的字形也可能有所不同。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誰昔》的例句:

1. 誰昔二十年,共憂國家疾苦。

2. 誰昔見草木,今人見草木。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誰昔》是一個獨立的詞語,一般沒有固定的組詞、近義詞或者反義詞。然而,根據上下文的不同,可以使用其他詞語來表達類似的意思。例如,可以使用“曾經”或“曩昔”來替代“誰昔”表示過去的意思。

對于《誰昔》這個詞語的解釋,以上是相關的概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