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誰昔的意思、誰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誰昔的解釋

疇昔;從前。誰,發語詞。《詩·陳風·墓門》:“知而不已,誰昔然矣。” 孔穎達 疏引 郭璞 曰:“誰,發語辭。” 朱熹 集傳:“誰昔,昔也,猶言疇昔也。” 宋 司馬光 《祁國長公主特進封衛國長公主制》:“寵光之盛,誰昔而然。” 清 錢謙益 《尚寶司少卿袁可立母安氏加贈宜人制》:“ 瀧岡 之表,未艾于今; 介山 之封,有光誰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誰昔”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古語詞,其核心意義與“疇昔”相通,表示“從前、往昔”之意。以下從詞義溯源、文獻用例及演變角度進行解析:

一、詞義溯源 “誰昔”屬于通假用法,其中“誰”通“疇”,二者在古漢語中存在音近互通關系。《古代漢語詞典》指出,“疇昔”可寫作“誰昔”,屬于同源異形詞。這一現象體現了漢字在古籍中因音近、形近産生的通假規律,例如《說文解字注》提到“疇”與“誰”在部分方言中的發音相近,導緻文獻書寫時出現替代現象。

二、文獻經典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陳風·墓門》:“知而不已,誰昔然矣。”漢代鄭玄箋注為:“誰昔,昔也。”唐代孔穎達疏進一步闡釋:“誰發聲,昔為久遠,猶雲‘疇昔’。” 此處“誰昔”強調過去已存在的事實,暗含對曆史延續性的評判。宋代朱熹《詩集傳》沿用此解,并補充“誰昔”的感歎語氣,突顯古代詩文用詞的凝練性。

三、語義演變 明清時期,“誰昔”逐漸被“疇昔”取代,例如《康熙字典》将“疇”列為正字,而“誰昔”作為異體形式僅保留在少數仿古文獻中。現代漢語中,該詞已退出日常使用範疇,但在研究先秦文獻或訓诂學時仍具學術價值,如王力《古代漢語》教材中将其列為重點通假字案例。

權威參考文獻

  1. 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
  2. 中華書局《毛詩正義》
  3. 上海辭書出版社《康熙字典通解》

網絡擴展解釋

“誰昔”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詳細解析

  1. 語義核心: 表示對過去的泛指,強調時間流逝或人事變遷。例如《詩經·國風·墓門》中“知而不已,誰昔然矣”,意為“明知錯誤卻不改,從前便是如此”。

  2. 語法功能:

    • “誰”在此處為發語詞,僅起引出話題作用,類似“夫”“蓋”等虛詞用法。
    • 常見于古典文獻,現代漢語已不再使用。

三、出處與例證

  1. 經典文獻:
    • 《詩經·陳風·墓門》:“知而不已,誰昔然矣。”
    • 朱熹《詩集傳》注:“誰昔,猶言疇昔也。”
  2. 後世引用: 如宋代司馬光《祁國長公主特進封衛國長公主制》中“寵光之盛,誰昔而然”,表達對昔日榮光的追憶。

四、情感色彩

該詞常帶有對往事的懷念或感慨,如清代錢謙益文中“有光誰昔”暗含今昔對比的怅惘。

别人正在浏覽...

白蒿百年大計跋勑承建蚩尤氣崇名蟲沙猿鶴摧萃寸步難移戴白道蓺雕镌豆棚閑話咄罵發利市放教法施瘋魔羵羊鈎撢古度襘袺衮阙海田鶴仙華軒花嘴殲一警百腳費疾痼景祥蘭芝常生靈宮瞑眠摩诃至那拇戰攀禽類薲草鋪卧清規湫戾踆烏阮家貧聖上沈燎霜椑思越鎖陽台貪墯銅雀妓讬國王路堂違繞未牙汙膩五味俱全跣脫銜曜喜得洗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