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京保衛戰的意思、天京保衛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京保衛戰的解釋

太平軍保衛都城天京(今南京)的戰鬥。1862年曾國荃率湘軍主力圍困天京,李秀成集結大軍救援,但未能擊破敵人重圍。1864年7月,湘軍用地雷轟塌城牆,沖入城内。太平軍同敵人展開激烈的巷戰,終因衆寡懸殊,天京失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天京保衛戰是太平天國運動末期(1862年6月-1864年7月)的關鍵戰役。這場戰役以太平軍為守衛方、湘軍為主攻方,圍繞太平天國都城天京(今南京)展開長達兩年的軍事對抗。據《中國近代戰争史》記載,戰役分為三個階段:初期湘軍建立圍城工事、中期太平軍反攻失敗、末期天京糧絕城陷。

戰役的爆發源于清廷對太平天國的全面圍剿。1862年5月,曾國藩率領湘軍攻占安慶後,逐步推進至天京城外雨花台。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指出,太平軍此時已喪失長江上遊控制權,戰略補給線被切斷。

戰役最激烈的階段出現在1862年10月,忠王李秀成率20萬太平軍發動"十三王回援"行動。南京大學曆史學院《太平天國研究》顯示,太平軍采用地雷戰術炸毀湘軍營牆,但終因裝備落後未能突破防線。隨着城内糧食耗盡,洪秀全于1864年6月病逝,7月19日湘軍炸塌城牆,标志着曆時14年的太平天國政權覆滅。

這場戰役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轉折意義。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專家指出,其結束标志着清王朝暫時穩固了統治,但也暴露出傳統軍事體系對抗西方列強的局限性。天京保衛戰的軍事部署和防禦工事,至今仍為軍事史研究的重要案例。

網絡擴展解釋

天京保衛戰是太平天國運動末期(1862-1864年)的關鍵戰役,标志着太平天國的覆滅。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背景與時間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改稱天京)後,清朝派湘軍圍剿。1862年,湘軍主帥曾國荃率軍包圍天京,太平軍将領李秀成組織防禦,雙方展開長達兩年的攻防戰。

2. 主要過程

3. 關鍵影響

參考資料:可進一步查閱《清史稿》或專業曆史文獻(如、5)獲取更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百思不得其解百聞不如一見白唐長樂宮擔憂短拙對治阿意酆獄分色福底兒富麗更鑼功德圓滿雊雉升鼎古方歸案鍧然紅一字荒白米鹄闆書唬答惠函狡辯交窮挢舌教友竭誠盡節借篷使風季漢警兵襟懷坦白祭史輆沭可則雷軸砻砺鹵獲馬後礮每飯不忘覓活民産謬采虛聲拿手強度強恣巧不可階臊根商素上種生機神經纖維身年沈思翰藻神仙尉吮喋慰結微绡五更頭物貢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