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 江離 ”。
(2).紅藻的一種。藻體深褐色或暗紅色,細圓柱狀,有不規則的分枝。生在海灣淺水中。可提取瓊膠,供食用及作工業原料用。也叫“龍須菜”。
江蓠(jiāng lí)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名詞,既指代一種海洋藻類植物,亦為古代文獻中的香草名。以下從詞典釋義、植物特征及文化意象三方面詳解:
植物類别
江蓠屬紅藻門(Rhodophyta),江蓠科(Gracilariaceae),藻體呈圓柱形或扁平狀,色澤紫紅或黃綠,多分枝。其幹燥後可制取瓊脂(洋菜),廣泛用于食品、醫藥工業 。
示例:漁民常采集江蓠曬幹後出售給加工廠。
文學意象
古稱“蘼蕪”,見于《楚辭·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喻指高潔品行。漢代王逸注:“江離、芷,皆香草名。”
在古典文學中,“江蓠”與“辟芷”“秋蘭”并稱,象征君子德馨。如清代朱彜尊《曝書亭集》雲:“采江蓠于幽澗,慕屈子之遺風”,承襲屈原以香草自喻的傳統 。
參考文獻
- 《中國植物志》第2卷·紅藻門(科學出版社)
- 《楚辭集注》(中華書局點校本)
- 《中國海藻志》(海洋出版社)
“江蓠”一詞的含義可從生物學和古代文獻兩個角度解釋,具體如下:
江蓠是一種紅藻門江蓠屬(Gracilaria)的藻類植物:
江蓠在古籍中代指香草(蘼蕪):
如需進一步了解江蓠的分類或古籍引用,可參考植物學專著或《說文解字》等文獻。
白地明光錦百廢俱興北澗唱名赤白重山欑宮墊陌動能方田法法辟蜂迷蝶猜阜贍貢行海蛇黃幔教具濟饞都護诘朝靜悄悄進辇金铤款伏魯連辭賞邏吏漫天王茂績湄公河牧主鳥亂凝合跑馬萍身戕殺千陌傾邪蛩機企足融泰石雞使心作倖收掌樹旌所染太族彤闱拖紫蛙泳惟獨危然問寝視膳嗚囔相齒香液香樟憸滑僩雅遐幽檄筆邪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