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蛋類的意思、蛋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蛋類的解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蛋類”是動物産下的卵的統稱,特指可供人類食用的禽類或部分爬行類、哺乳類動物的卵。以下從定義、結構、種類、營養價值等方面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範圍

蛋類主要指家禽(如雞、鴨、鵝)和部分鳥類(如鹌鹑、鴿子)、爬行類(如龜、蛇)及少數哺乳類(如鴨嘴獸)産下的卵。其中,雞蛋因産量高、食用普遍而成為最主要的蛋類來源。

二、結構與成分

蛋類通常由三部分組成(以雞蛋為例):

  1. 蛋殼:占全蛋重約11%,主要成分為碳酸鈣(96%),表面覆蓋角質膜,鈍端有氣室。
  2. 蛋清:占57%,分為稀蛋清和濃蛋清,含溶菌酶等蛋白質。
  3. 蛋黃:占32%,富含脂肪、膽固醇及維生素,表面包裹蛋黃膜。

三、常見種類

  1. 家禽蛋:雞蛋(最常見)、鴨蛋(常用于腌制)、鵝蛋(體積較大)。
  2. 特禽蛋:鹌鹑蛋(體積小、斑點外殼)、鴿蛋(口感細膩)。
  3. 其他:鴕鳥蛋(巨型蛋)、部分爬行類蛋(如蛇蛋)等。

四、營養價值

  1. 蛋白質:含量12-15%,氨基酸比例接近人體需求,生物價高達95,是優質蛋白參考标準。
  2. 脂肪與磷脂:集中在蛋黃,含卵磷脂、腦磷脂等,有助于神經發育。
  3. 礦物質與維生素:富含維生素A、D、B₂及鐵、硒等,蛋黃中膽固醇含量較高(約1700mg/100g)。

五、應用與文化

蛋類可烹饪為茶葉蛋、蛋糕等美食,蛋清還可用于護膚品制作。漢字“蛋”古作“蜑”,形聲字,從蟲部,原指南方水上族群,後演變為卵的統稱。

網絡擴展解釋二

蛋類指的是鳥類或爬行動物所産的卵。蛋類一詞的拆分部首是虍和又,總共有6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根據曆史文獻記載,早期的漢字寫作形式為象形文字,描繪事物的形狀。而蛋類的象形形狀則是類似于一個橄榄形的圓形。在繁體字中,蛋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隻有一些筆畫的細節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蛋類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的例子: - 古代漢字寫蛋類時,一般可以用“卵”字來代表。卵字由“白”和“雲”兩個部分組成,形狀上更加強調了蛋的圓滑。 - 在部分古代文獻中,也可以看到用“角”字來代表蛋類的寫法。角字的本義是指角狀物,可能是因為蛋的形狀稍微有點尖銳,所以取用了這個字。 關于蛋類的例句: 1. 媽媽買了一打雞蛋。 2. 這個鴨蛋很大,應該能做一道美味的蛋炒飯。 3. 奶奶用鳥蛋來煮湯,味道特别鮮美。 組詞:蛋白、蛋殼、蛋黃、蛋糕、蛋炒飯 近義詞:卵、蛋子 反義詞: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